第五章 各顯神通(2 / 2)

旭幽如陰風一般,輕靈自然,已經和大地自然融為一體,說不出的舒暢。這也是旭幽的造化,他有青龍魄相助,對於五行功法的感悟自然是水到渠成,無往而不利!

對常人而言,五行功法修行難如登天。像風邪苦修數年也不過稍露鋒芒,哪像旭幽這樣自然:輕而易舉就能奪天地造化,頓悟便可成功。

往日幾個時辰的路程,如今卻在旭幽一念之間。

如果假以時日,旭幽五行功法大成,那麼天涯海角、偏遠極地,都可以縱情遊覽。豈不是人生一大樂事!

十年麵壁圖破壁!一念之動,旭幽掙脫禁錮在身的枷鎖。

天下大地任我遨遊,孟無昔又能奈我何!

旭幽以為他自由了。

他沒有想到,他的一舉一動,都在被注視著!

旭幽獨處無名峰十年。孟無昔如此處置,卻有自己的苦衷。

從感情上說,孟無昔與章中行是師兄弟。章中行不在了,孟無昔代替師兄,照顧他的遺孤旭幽,也算是有情有義了。隻是旭幽並不理解孟無昔的所作所為,兩人之間也沒有什麼溝通交流,所以隔閡很深。

對於孟無昔的十年養育情,旭幽對此有畏懼,有反感,絕然沒有感恩!

無昔山主峰,孟無昔麵無表情,臉色比自己修行的五行之土的土還要黑。

十年之間,五行門徒命運慘淡。死的死,逃的逃,一個個朝不保夕的。孟無昔卻是越過越好,越來越發達了。

孟無昔獨處深山,避開朝廷權力漩渦;他專心悟道,五行功法日益精進。如今已經達到足不出戶、神遊萬裏的境界。無昔山的一草一木,眾弟子的功法修煉,旭幽的一言一行都在孟無昔的雙目之內。

身上的“青龍魄”幫助他感悟五行,或者說是他勉強恢複了一點“曾經擁有的力量”。旭幽喜不自勝。

然而孟無昔不高興,他要阻止。時機未到,不能輕易顯露真章。

孟無昔要籌劃的是大事,要做到石破天驚,要做到轟動大明,暫時必須壓製旭幽!

作為一個過來人,孟無昔不希望旭幽走上十年前的老路。

為了杜絕後患,孟無昔將旭幽囚禁在無名峰,一直抽取他體內的青龍之力。這在一方麵造成了旭幽精神萎靡不振,另一方麵也促進了孟無昔五行修為的提高。

旭幽體內的青龍魄如同一個巨大的寶庫。十年以來孟無昔不時的光顧,自是獲益匪淺。然而青龍之力就那麼多,旭幽不用,孟無昔自會來取;旭幽若用了,孟無昔可得到的就少了,非此即彼。青龍魄雖然在旭幽身上,但孟無昔更把它看做自己的私物。

旭幽竟敢擅自使用!大逆不道。

這是旭幽的推測。

由於孟無昔使用五行幻法修改旭幽關於“章中行”的記憶,再加上江湖的風言風語,擾亂了對錯是非。在真相大白於天下之前,旭幽對孟無昔一直有著很深的誤解。所以暫時用“當局者迷”的角度來指引旭幽的道路。

話說旭幽打破不得修行五行功法的禁令,孟無昔立時感應。孟無昔雖是五行祖師的小徒弟,但是兒子大了不由娘,徒弟學成要出師。他並非循規蹈矩之人,做事也不和五行祖一路。自孟無昔知道五行祖師擁有五大靈獸,就一直想占為己有。而且在他的心裏,五行祖有這麼好的寶貝竟不傳給自己,實在是大大的不應該。五大靈獸下落不明、失散於天下,孟無昔就天涯海角的追尋。

功夫不負有心人,孟無昔最終知道了青龍的下落,就在章中行身上。章府慘劇發生之時,青龍魄又轉移到章回弟體內。

為了躲避朝廷或者五行祖,孟無昔用五行幻法消除章回弟的部分記憶,並將他改名換姓,深藏無名峰。如此苦心經營,身具青龍魄的旭幽還是刹那間習得五行功法,有違孟無昔的初衷。

五行金木水火土有相生,也有相克,所以孟無昔不能畢其功於一役,簡單的就把旭幽體內的青龍之力全部奪走,而是要抽絲剝繭、細水長流。

如果孟無昔是專橫霸道之人,旭幽豈能活到今日!

這也是“金玉無罪,懷璧有罪”。如果章回弟不是擁有青龍魄,又怎會命運多舛,又怎會變成“旭幽”。

不見孟無昔如何言語,腳下一處最為普通的泥土竟脫離開來,緩緩升起至胸前空中。那泥土卻是活的一般,不斷變化形成,仿佛被千人捏萬人揉,最終變成人形,成了另一個“孟無昔”。

這便是孟無昔修行五行之土,最高功法——魔化聖魔,獨有的“造人”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