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局裏局外(2 / 2)

李凊林想不到紫寶堂竟然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然而臉色卻是出奇的平靜,問道:“人說紫寶堂是官場常青樹,凊林往日竟然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竟然不知道尚書大人有如此玲瓏心。若說聖上此舉是布了一個局,而凊林已然入局,紫大人又能如何解局?凊林若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泰山大人又有何計可以救我?”

紫寶堂自以為和李凊林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是利益相關的“同黨”,所以對李凊林的話語沒有絲毫察覺其中的冷嘲熱諷,反而熱心的解釋道:“屠滅武林這個事兒,是出力不討好。這種燙手山芋還是交給其他人做的好。老夫執掌兵部,尋個事端,找個鄰裏小國開戰,金吾將軍自然責無旁貸要掛帥出征的。到時候賢婿自然可以脫身,而且肩負滅國重任,皇帝也不好亂加罪名的。至於屠滅武林的差事交給誰,暫時還沒有想好。不過依老夫看來,你那千戶李快就很不錯,人傻還有野心,可以重用。想必他也會為此感恩戴德的。”

李凊林道:“如今北方有燕王,不會出現戰事。其餘諸藩王皆駐守要地,管轄之地也不會出現亂子。況且一般的比丘小國,軍不過盈萬,境不過數百裏,也不值得聖上費心。”

紫寶堂道:“雲南邊境有一國,名為南安的,你知道嗎?”

李凊林答道:“南安不足為敵,其地民風淳樸,國小民弱,不堪一戰。”

紫寶堂斜著眼撇了李凊林一眼,笑道:“那是你眼中的南安,十年之前的確如此。然而數年來老夫暗中培植勢力,扶持南安休養生息,如今已經成長為大國了,有壯丁十數萬,堪為邊境隱患。”

“養寇自重?”

紫寶堂悠然自得道:“不錯。自十年前章府滅門案之時,老夫便察覺到了危機。如果不是為了賢婿你,老夫是打算作為晚年致仕的收官之作,出將入相,人臣之極也!”

李凊林直視紫寶堂道:“尚書大人活的不耐煩了吧。”

紫寶堂愕然。

李凊林義正言辭道:“屠滅武林之事,即使千般不好,也是聖上為了大明安定,更是為了天下太平,凊林身為錦衣衛指揮使,唯有勇於任事,絕不推諉。至於尚書大人說的邊疆隱患,凊林也會一力承當。戰是為了不戰,而不是為了成就尚書大人的豐功偉績。”

紫寶堂心裏恨的要把李凊林千刀萬剮,卻嚇得說不出聲來。這樣的李凊林當真是白眼狼。如果有絲毫風聲傳入皇帝耳中,紫寶堂活不過今晚。

李凊林似是看透了紫寶堂的膽怯,自顧說道:“如果此事乃是錦衣衛查證,紫大人所為乃是叛國,是滿門抄斬的大案!然而今日卻是李凊林道聽途說,不足為憑。旬月之內,凊林自然解決南安,大人靜候佳音。”語畢,準備離開。

紫寶堂心裏鬆了一口氣,命暫時是保住了。或許隻有幾個月,但聊勝於無。李凊林的心裏難道就沒有人倫常情嗎?竟然分不清個好歹來!

李凊林忽然又轉過身問道:“對了,五行門之事還沒有說個明白。既然你們師兄弟連如何生存都是難題,又如何渡過難關,各有各的際遇?”

“我們陷入了一個誤區。我們不該死腦筋的想如何生存。人的思維是一個局限,隻有打破這個局限,就會打開一個新的天地!”

李凊林說道:“這有點像佛家說的頓悟,你們想通了什麼事情?”

紫寶堂道:“何必費心費力的要建屋子,要捕獵,要種地……作為五行門人,強者是不需要做這些無聊的事情。”

李凊林疑惑道:“不耕耘如何有收獲,百姓安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誰都避免不了的吧。”

“你錯了。有些是不需要的。”

紫寶堂說道:“我們搶別人的。那是一個亂世!”

“五行門人橫行天下,天大地大任我馳騁,萬物皆為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