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1 / 2)

一葉知秋和郡主回到樓上,他把要囑咐之事和郡主曰了一番,然後把七星寶刀掛在門楣上,便去樓下飯堂吃飯。用完歺,他從護衛手中借了把彎刀,騎上馬直奔龍虎山。龍虎山位於江西鷹潭西南三十餘裏處,坐船在上清河到雲錦溪,踏上錦雲石便來到了龍虎山。一葉知秋把馬寄存在客店十裏,坐船來到了雲錦溪,上岸踏上錦雲石,隻見此石紫赤斑爛,光彩似錦,日照如雲,故曰錦雲石。龍虎山原名雲錦山,後祖師在此煉丹,丹成龍虎見,故改名龍虎山。山邊之溪流和石板因雲錦山而得名。

一葉知秋踏上山路,左顧右盼,見藤蘿倒掛,溪水潺潺,彩霞光照,雲蒸霞蔚,好一座仙山。他邊走邊打聽,一路來到了上清宮三清殿。三清殿原為第一代天師修道之所,其後稱為天師草堂。道教興盛時,曾先後建有二十四殿,二十六院。有詩為證:彩霞光照碧琉璃。赤日影搖紅瑪瑙,早來門外祥雲見,疑是天師送老君。

上清宮在建築上具有顯著之道教特點,建築布局分四麵八方,為周天、八卦、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特征。一葉知秋一步一趨地來到了上清宮大門前,他一步三叩首之來到了大殿門前,見兩個道僮站立在門之左右,便問道:“師爺可在殿中?”

站在右邊之小道僮問道:“何人是汝師爺啊?”

一葉知秋道:“天師是吾師爺。”

左邊之小道僮道:“天師在天師府,沒到此來。”

天師府位於上清宮西二裏之地方,它規模宏大,建築瑰麗,大門上有一幅楹聯,寫之是:麒麟殿上神仙客,龍虎山中宰相家。過二門便是穿堂,門上有幅對聯,寫之是:江西無雙地,南國第一家。三門後為天師私人府第,庁堂雕花鏤刻,雲龍走獸,飛禽玉兔,鬆菊花卉,琳琅滿目。私第之後為花園,園中名花異草四季飄香。

一葉知秋來到了天師府,走過三道門,便跪在了在了天師私第門前,站在門前之小道僮想進去報告,被一葉知秋給攔住了。他跪在門前之甬道上,等待天師之招喚。中午之太陽火辣辣之,曬之一葉知秋頭昏腦漲,汗水浸透了地麵,一直跪了兩個時辰才聽到屋裏傳出一句問話:“外麵跪之是什麼哪?”

一葉知秋連叩三個響頭道“徒孫一葉知秋給師爺請安了。”

天師道:“進來曰話。”

一葉知秋站起身來,走進屋裏又跪倒叩頭。他用餘光看了一眼天師,隻見天師頭戴紫金束發冠,身穿紫色八卦金絲袍,腰束一條八寶金絲對扣寶帶,足蹬一雙八步蹬天履,坐在一張鋪著虎皮之檀香木椅子上,身後站著一個手持雌雄劍之小道僮。

天師站起身來,雙手扶起一葉知秋道:“站起來.得師爺好好看看。”

一葉知秋站起身來,見師爺腰玄一顆寶印,那便是陽平治都公印。

天師道:“好孝順之徒孫,汝有什麼事求吾?”

一葉知秋便把唐賽兒夫婦大鬧秦王府之事曰了一遍。最後他曰道:“唐賽兒被炮火擊中一次,又被砍頭一次,但都被她逃寬解了,便是殺不死她。此次徒孫來是向您借兩樣寶物,一是雌雄寶劍,二是治都公印。不知師爺肯否?”

天師道:“不忙曰此個,汝在吾門前跪了兩個時辰,那吾就用兩個時辰交汝一套功夫吧。”

一葉知秋道:“多謝師爺之錯愛,師爺不必交吾了,您老如此大歲數了,還是歇一會吧。”

天師臉色凝重之問道:“吾多大歲數了?吾曰交汝就必須得交汝。到後花園去,此是吾最新研究之一套武功。”天師所曰之此套武功是刀劍都可采用之雌雄劍新法,是在雌雄劍法之基礎上加以創新而編成之,因而叫新法。

祖孫兩人來到了後花園之操場上,天師拾起一根樹枝當刀,比劃著新劍法之招數,連比劃帶念口訣:“劈鬼頭,斬鬼肩,斷鬼腰,砍鬼腿——”此套劍法分八套,每套又分八招,共計是六十四招。此套劍法可利害,舞起來如同"閃電驚雷春日響,瓢潑大雨午後生"嗬,那一招一勢都凶猛無比。一葉知秋天資聰明,一學就會,沒用一個時辰招數就學會了。天師又給他講了一遍陽平印之用法。講完之後,得一葉知秋去用歺,吃完飯,一葉知秋拜辭了天師。在出山之路上,一葉知秋忽然詩興大發,隨口念道:“龍虎山崖千百層,山上山下景不同,此處美景看不夠,隻緣身在峽穀中。”他吟罷自己之得力之作,又想起了唐代詩人顧況遊龍虎山之名句:樓台采翠遠分明,聞曰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無路上,水邊花裏有人聲。”他越走越興奮,不知不覺來到水邊,登上船下了山,來到旅店,算完帳牽著馬離開了龍虎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