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衙中已經給今年分配來的這些新人備下了接風宴席,隻等他們到來,廚師便可開火,衙中便可開席了,當然,今天準備的酒菜豐盛卻並不貴重,都是一些家常菜,不少菜還是郡衙後院的菜園裏種的,張逸自己都經常種菜,在跟隨鄭玄學習的時候,他也算是一個種菜小能手呢。
這也是交州崇尚儉樸的風氣,是由周曄帶頭的,整個交州都流行儉樸之風。
張逸正在指揮郡吏們做準備,儋縣縣令溫明匆匆從外麵進來,拱手道:“張郡守,他們的船已經到了,剛剛停靠在儋耳港客運碼頭。”
溫明是最早跟隨張逸到儋耳郡的郡吏,他在儋耳郡表現出色,因此在去年被提拔為儋縣縣令,成為了張逸得力的助手。
張逸道:“他們到了嗎?那我們一起去迎接一下。”
溫明道:“張郡守,要不就我去迎接就行了,您就在郡衙裏等就行了。”
張逸笑著擺手道:“無妨,我儋耳郡環境這麼差,他們願意來我儋耳郡任職,實在是不容易,我應該去迎接一下。”
溫明便跟著張逸一起去了儋耳港碼頭,羅信也跟在了後麵,羅信如今是儋耳郡兵校尉,也是能夠帶兵上千的中級軍官了,他在儋耳郡立功不少,因此提拔很快,被視為交州軍的後起之秀,前途無量。
儋縣縣城經過這幾年的擴建,已經不再是四年多前的那個小縣城,現在也是初具規模,城牆高大,頗具氣勢,從縣城北門修了一條寬闊的水泥路一直通到儋耳港的碼頭上,這條道路可以用馬車迅速的轉運大量物資。
幾人坐了一輛馬車,很快就到達了儋耳港的客運碼頭,這座碼頭上,有一條客船,每天一趟,來往於儋耳和南海之間,今天來的這六十多名公職人員,便是搭乘這條客船來的。
當張逸幾人到達碼頭的時候,客船上的乘客都已經下了船,由於儋耳郡現在的經濟發展得很不錯,所以這條客船的乘客也是不少的,每天基本都是滿員。
溫明先期派來的縣吏正在將那六十多名新人帶出碼頭,也不怪溫明這麼熱心,這一次來的六十多人裏,儋縣分到的人是最多的,將近二十人,這也是因為儋縣的人口最多,所以需要的人也最多。
現在儋耳郡發展迅速,所以需要的人才也是越來越多,不管分來多少人,總覺得哪裏都不夠用,剛分配來的人就得馬上頂上大用。
試想,溫明怎麼能不熱心呢?
張逸大步上前,走向了那些新人,那名接待的縣吏連忙向新人們介紹道:“這便是我們儋耳郡守張公了,他親自來迎接大家了。”
新人們連忙向張逸行禮,張逸做了一個免禮的手勢道:“歡迎大家來到我們儋耳郡啊,我們儋耳郡的條件比較差,請大家不要嫌棄啊,不過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儋耳郡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這些新人們都激動的鼓起掌來,他們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正是最容易熱血沸騰的時候,如果不是這樣,他們也不會報考儋耳郡的職位,因為他們就想在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做出一番業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