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張逸的話,他們又如何能不激動呢?
張逸在條件艱苦的儋耳郡已經呆了四年多,儋耳郡在他的手裏舊貌換新顏,因此已經多次登上《南海日報》,成為了交州的先進典型,也成為了不少年輕人的偶像,在場有不少人就是因為受到了張逸的感召,才報考儋耳郡的職位的。
這六十多人裏麵,大概有十幾名是女性,這個比例比這一次整個交州錄取的公職人員中女性的比例要低了不少,這也是因為儋耳郡的條件太艱苦,也太偏遠,所以報考這裏的女性考生自然要少得多。
不過,張逸看到有這麼多人分配過來,已經很滿意了。
張逸將這些人都迎到了郡衙裏,豐盛而隆重的接風宴席很快就開席了,張逸在席間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表示了對這六十多名新人的歡迎。
其實,儋耳郡的現狀,已經讓這些新人們十分意外了,他們來之前,本來將儋耳郡的條件想象得比現在慘了幾倍,他們已經做好了來儋耳郡吃苦的準備,可是沒想到,儋耳郡的條件還不錯,至少吃穿上都還可以,營養充足,衛生情況也沒什麼問題,現在交州勢力占據的地方,對衛生都是非常重視的,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如番禺繁華,娛樂不如番禺豐富。
不過這些新人們也並不全是番禺人,他們也是從交州各地考上來的,所以對這裏的生活也沒什麼不適應的。
他們很快就被分配到了儋耳郡的六個縣裏,為儋耳郡的發展貢獻他們的才智。
像這樣的場麵,在交州十一個郡裏都在不停上演著。
而那些沒有考上的考生,也並不是就沒有出路了,交州現在有大量的工商企業,基本上將這些沒有考上的考生給消化了,光是周曄旗下的那些企業,就消化了一大半。
這些工商企業現在發展得越來越接近現代化企業,他們都采用了周曄帶來的那些現代化企業管理製度,所以對管理人員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就算是車間裏,也是需要有文化的工人的,有文化的工人學起東西來更快,因此,這些有文化的考生在他們這裏都是很受歡迎的。
這些考生的其中一部分,是去了交州的海外領地,那裏更需要有文化的有誌之士去建設,所以那裏去的門檻會更低一些,隻要是讀書人就能夠報名去那裏,去了之後的收入很高,而且晉升通道會更寬一些,所以不少誌在四方的好男兒都報名去了那些海外領地,比如漢州、新州、西海縣、寧州、南平、南安等地方,這一次都去了幾百人,這也是他們自從開拓以來,讀書人去的最多的一次。
這些人將會把華夏文明,傳播到萬裏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