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書學府,藏書閣。
青娍近日,身子總是困乏,昏昏沉沉。本打算回沐府一趟,卻因為翰林院試排列前三甲,因而入了三殿三閣。現在繁瑣的事物纏身,一時都挪不開身了。她雖然一心二用,卻還是把史書都顧目一遍,再分類整理。
她恍然間有些離神,眼前突然有些昏暗。幸得手中的書突然落地,她才恍然驚醒。徒手去撿書的時候,發現還有本沒有編冊的書,她攤手一看。
——
中戈戰亂:“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
青娍看後,心中自是惆悵。雖為一介女子,但對於戰亂,卻有著自己的見解。以她來看,聖書學府能在九州獨善其身,不為九國其一族所獨用,求的自然是牽製九國利弊以保太平。而今戰亂的傷痛,給國家和百姓帶來災難,並不是時間可以消化的恩仇。南璃北齊挑起此次九國戰爭,並非明智之舉。
往後,不知聖書學府,還能不能獨善其身,青娍思量著,不想藏書閣的門突然掀開了一道微光,隨即空辰便推開門,一邊走向青娍,一邊說著:“青娍,今日有先師授業,我們三閣和三殿都要入席,你且先別弄了,等結束後,我陪你便是!”
這些日子大家都熟絡了,空辰待青娍越發親近起來。青娍從一開始不知如何相處,如今倒是能和空辰相處自在了些。
一回目:
宛袏帶著幾位出落凡塵之人,從東閣內側一一落座。並召集了三殿三閣的學士入內。
“未入翰林前,諸位都是儲生;但入了翰林院,諸位就是儒生。可如今入了內閣,諸位就是學士。何為學士,漉言你來告訴我。”
突然被點名這種事,漉言覺著除了府試前,還真沒見識過這樣的場麵了。說來,他都已經霸占文華殿三年了,越來越覺得沒趣了。
“學士可參與資政,可授帝王特詔,任命九國官職。”
漉言簡明扼要,三言兩語就道破了學士的含義。
宛袏卻囉嗦補充道:“入聖書難,入翰林更難,入三殿三閣更是難上加難。當今天下,恐有大亂。若是你們能在此擔任救亡圖存的責任,想必聖書也不枉占有一席之地!”
慕南起身,對宛袏恭敬行禮道:“夫救亡圖存,非僅恃一二才士所能為也;必使仁愛思想,普及於最大多數之國民而後可。”
拯救國家的危亡,謀求國家的生存不能單靠一兩個人才謀士能完成的,一定要讓仁愛的思想普及到大部分的國民才可以。這樣的觀點,引起了在場諸位的共鳴。而宛袏卻因為慕南的觀點,麵子上有些過意不去。
倒是藢娥明白父親,她起身道:“孔位先師,今日臨照,學生也想聽聽先師有何見解!”
宛袏這才注意到,今日的主角竟然被他冷落在一旁。他連忙起身,對著先師畢恭畢敬行禮。
“先師請!”
哥舒這才一抹玩味的笑意掛在臉上,瞧著宛袏一眼,神色卻露出了威嚴。
“在下哥舒,孔位七賢之一,位居第七!”
孔位七賢:柏侯、賓牟、薄奚、薄野、樗裏、爾朱、哥舒。七人是聖書學府道化的代表人物,道化造詣頗高。但思想傾向卻有所不同;柏侯、賓牟、薄奚、始終主張老莊之學,越名教而任自然。薄野、樗裏、好老莊而雜以儒術。爾朱、哥舒則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
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道法自然。在政治態度上的分歧比較明顯。柏侯在北齊國執掌大權、賓牟在禦靈國被迫出仕、薄野在南璃國在朝為官,但不為青陽士楨所重用。薄奚起先“隱居自晦“,但不久後,受沐臨修所托出仕,投靠古瑤國,曆任尚書吏部郎、侍中、司徒等職位,成為古瑤國政權的高官。樗裏、爾朱、哥舒卻在研究修仙之道,此次聖書學府所邀請的人,便是他們三個。
聽聞哥舒的自我引薦之後,樗裏、爾朱一人一詞,說著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