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八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彙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此時此刻,在全國各地,許多人在電視機前忍不住為之落淚。
最後一幕是,是楊樹清老先生資助的那些學生們為他舉行的葬禮,那一個個學生,手捧著鮮花,他們年紀大的,都已經成家立業,甚至有了自己的孩子。
年紀的,才隻有八歲!
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表現,那就是充滿了悲傷。
有的更是早就已經淚流滿麵!
楊樹清老先生的墓碑前,他們一個個排著隊,把鮮花放在墳前,每個人都在那裏訴著自己的現狀。
他們在告訴老先生,他沒有幫錯人。
他們也會永遠的記住,曾經有這麼一個老人,一個素不相識的老人,卻用自己的十七年,生命中的最後的十七年,為他們的人生寫下大愛!
雖然這個節目,是陳知賢提的創意。
但是這個時候,他也是紅了眼眶。
陳少軍和胡梅華也是如此!
到了這裏,節目並沒有結束楊樹清老先生的事跡。
而是畫麵一轉給到了楊樹清老先生的住處!
一個楊樹清老先生的街坊鄰居接受了欄目組記者的采訪。
“楊樹清老爺子,你認識嗎”記者問道!
“認識,當然認識,他可是我們這裏的名人了!”那名被采訪的中年人回答道!
“那麼楊老爺子的這十幾年來的所作所為你們是怎麼看的?”記者又問道。
中年人沉吟了片刻道:“實話,我特別佩服他,但是我完全不能理解他,真的,雖然我們都知道,他在做好事,可是,我們還是無法理解他,都不知道他這一輩子到底圖個什麼,楊老爺子活了這麼些年,到頭來還是一無所有,怎麼都覺得不是那麼回事啊,他幹的那些事,那都是行善積德的事情,可是他自己的日子卻過的連要飯的都不如,我們也勸過他,可是楊老爺子的性子太倔了,他根本就不聽勸啊!”
“其實我們街坊鄰居們,平時都知道楊老爺子在做好事,所以,我們平時有什麼瓶瓶罐罐的,紙皮箱子什麼的都會拿來給楊老爺子。”
“我們居委會這邊,也經常過來,畢竟,老人家年紀不了,都勸他,但是他麵上答應的好好的,可是結果卻依然還是老樣子,後來大家也都不勸了!”
之後,又有記者采訪了其他幾個楊老爺子的鄰居,得到的結果都是,雖然大家都很佩服他,但是卻又都很難理解,他為什麼會那麼做!
“相信很多電視機前的觀眾,都和我們,以及楊老爺子的鄰居們一樣,都特別想要知道,楊老爺子,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圖什麼?”
“原本我們以為我們永遠無法得到答案了!”
“直到,我們從楊老爺子的遺物當中,找到了這個!”
一本日記本!
其實,一開始,央視綜藝頻道這邊的《身邊的感動》欄目組的導演,對要不要討論這個話題,要不要播這個事情,也有些猶豫。
最後,劉華明拍板,播!
在當今的時代,經濟發展越發的迅速,可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不複往昔,爭強鬥狠,互相算計的多了,互相幫助,和睦相處的卻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