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日子,馬加明為了實現開學之夜許下的誓言,為了進行“報複”計劃做了很多事情。例如,學校裏種有幾棵芒果樹,每次開始結果的時候,馬加明便帶著一群“小兄弟”去摘樹上的芒果,有的芒果還是拇指大,完完全全還是深綠色的就被摘了下來;高處的芒果夠不著,就用拖鞋把它們打下來。不僅對待芒果樹是這樣,其他的果樹也不能幸免於難,比如荔枝樹和龍眼樹,每到成熟的季節,樹上最底下的一圈果子都會“慘遭毒手”,大家走到樹下抬起手就順到了,隻留下光禿禿的枝杈和高處日漸熟透而夠不著的果子。
深夜的時候,他們會翻牆出校外,幹著學生時代很多人都幹過或者說也沒幹過的事情——去網吧打遊戲、到田裏捉青蛙、去爬山(大晚上的,一群小夥子去爬山,挺刺激);午休的時候在被窩裏玩手機、看雜誌和;甚至偷偷躲在宿舍的廁所裏打牌、吸煙、喝酒……
那些行為不太“出眾”,又是在黑暗處悄悄地進行,所以很多次都能逃過副校長或者教導處的耳目,隻是每一個星期的某一個夜晚,他們都要到學校的操場上站著“數星星、看月亮”。而教導處的黃千寶老師一般對馬加明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他了解馬加明的家庭背景和情況,也清楚和理解馬加明的本性其實並不壞,他知道對待“馬加明們”不能硬著來,隻能一步一步地多一點耐心去教導,更重要的是,隻要他不影響到其他的同學,一切都好辦。
但是進女生宿舍的那件事可不好辦了。
有一天晚自習放學,回宿舍的路上,他們聽到了一個女同學說自己從家裏帶來了一隻烏龜,放在了女生宿舍樓的前門。因為對烏龜的好奇,所以馬加明和他的幾個同黨偷偷地跑進了女生宿舍,那時候,他們隻是想著看一眼烏龜然後就出來,可是沒想到“好奇心會害死貓”,他們的舉動引起了軒然大波。
在小夥子們剛剛踏進女生宿舍樓的那一刹那,不知道是哪個女同學發出了一聲尖叫,緊接好多人跟著兩聲,三聲,四聲……無數聲,整棟樓都轟動了起來,隔壁的男生宿舍樓不明所以,大家紛紛跑到走廊跟著起哄,一時間響聲不斷,震徹雲霄,似乎發生了什麼天大的事情,引起了各路的恐慌——周圍的居民一個又一個匆匆地跑來詢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老師還有領導們不管是在吃飯還是洗澡的,都立馬帶著驚慌的心緒往宿舍樓這邊趕。大家到場後,才知道是“子虛烏有”的一件事情。然而因為這件事造成的影響極大,馬加明和其他幾個同學都被記過處分了,根據以往的個人經曆,馬加明被領導和老師理所當然地認為是“罪魁禍首”,當馬加明又一次站在辦公室門前麵壁思過的時候,蔣潔雅在他的耳邊悄悄地問了一句:“你真的做了這件事?”馬加明低著頭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回了一句:“沒有必要。”蔣潔雅看著他,心往下沉了沉,沒有說話。
原本是很小的一件事情,可是在“起哄”發揮作用的時候,卻能夠引起軒然大波。就像現實中嚼舌根的人、網絡上的“噴子”,以及很多不明所以、不了解事實和真相的人,他們不顧一切,隻是貪圖一時的快感或者是盲目從眾,把個人的力量發展壯大成為集體的力量,足以把一件小事變成一件大事;把一個人,一類人摧毀,就像“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馬加明永遠記得,當時的他好像站在一個籠子裏,周圍不斷有聲音向他砸來,穿過他的耳膜,他感到自己像腳下的沙子一樣十分渺小,他試圖讓眼前的人不要再叫了,盡管竭盡聲嘶,筋疲力盡,但是毫發無損,沒有一點作用,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和恐懼,他的全身不斷地發抖,大腦一片空白,隻有無盡的喊聲像死亡深淵一樣想把他卷進去。
那件事情發生之後,學校通知了馬加明的媽媽還有他的後爸把他領回家反省一個月,一個月後是寒假,而馬加明不喜歡寒假,因為它意味著冬天到了,那些不用學習、不用和老師“鬥智鬥勇”的舒服日子變成了讓他最難受的日子,如果他呆在家裏,肯定會想起那年的冬天父親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