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官家召見(1 / 2)

翌日五更三時,在紫宸殿之內,如期舉行早朝

待參加早朝的群臣三呼“萬歲”後,端坐於堂上的宋仁宗趙禎,隨即對站在旁側的內侍押班副都知張茂則,中氣十足地吩咐道:“張副都知,你把朕昨日夜裏批閱的那兩份奏折內容,一字不落地念給站在堂下的眾卿聽。”

站在旁側的張茂則,應了一聲“喏”後,便從宋仁宗趙禎的手上,接過那兩份奏折,旋即轉過身去,麵朝著在堂下分列左右的群臣,使用中原官話,字正腔圓地念了一遍這兩份奏折上所寫的內容。

當張茂則念完,端坐於堂上的宋仁宗趙禎,立即就問詢道:“方才,張副都知所念的兩份奏折內容,依朕之見,應當盡速在東京城內實施。若是效果甚好,便可在我大宋境內全麵推廣實施,不知堂下諸卿對此有何看法和見解呢?不妨說來讓朕聽上一聽。”

拿到趙徽若轉交呈送的這兩份奏折後,宋仁宗趙禎挑燈夜戰了足足兩個時辰的功夫,直到亥時許,才批閱完這兩份奏折。

對於這兩份奏折上所寫的內容,讓宋仁宗趙禎感到大喜過望,他一心想要變法圖強,此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範仲淹、韓琦、富弼等人的身上。

這才讓宋仁宗趙禎在昨日的朝堂之上,做出了讓在西北戍邊的範仲淹和韓琦盡速歸京的決定,現在,他突然冒出來了一個年方二十的街道司司丞王浩,自然是欣喜若狂。

由於宋仁宗趙禎,擔心堂下的朝臣們中間有太多反對的聲浪,他便在剛開始的時候就做出自己的表態,畢竟,王浩這個街道司司丞剛上任不久,就因為拆除侵街占道的違章建築得罪了不少朝廷大員,如果他這個當官家的不力挺表態,恐怕是很難推行奏折當中的兩項新政。

果然不出宋仁宗趙禎所料,站在堂下的一眾朝臣們,在聽完張茂則說宣讀的這兩份奏折內容時,他們一個個無不發出讚歎之聲。

可是,當張茂則念出上奏的王浩和包拯兩個人的名字時,在他們當中,就有不少人鄒起了眉頭,覺得他們可以不跟包拯為敵,至於這個從八品的街道司司丞,他們定然要反對到底。

這不,當宋仁宗趙禎問詢完畢,擔任禦史中丞的王拱辰,第一個跳了出來,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

持笏出列的王拱辰,理直氣壯地反對道:“啟稟陛下,臣以為這兩份奏折所寫內容,聽聽也就罷了,在東京城內實施,目前來看,根本就不可行,原因有三。

“其一,東京城作為我大宋的都城,目前登記造冊的戶籍有一百一十多萬人,若是依照這兩份奏折內容,對對一百一十多萬人在大街小巷實施管理,絕非一朝一夕能夠落實到位,更不可能在我大宋境內實施。

“其二,東京城內的大街小巷有數千條之多,若是在每一條街巷,都按照奏折上所說,進行白色和黃色油漆的畫線,再加上,在每一個十字路口處,派人手持紅、黃、綠三種不同顏色的木牌,定然會消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