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官家召見(2 / 2)

“其三,臣上述所言的第二項,在數千條的街巷上麵,都鋪設石板路,成本非常之高,需要的錢數至少在百萬之巨。現在,我大宋正在西北用兵,再加上,北抵遼國契丹,正是用錢之計。以上三點,便是臣肺腑之言。”

聽完王拱辰說出這三個理由的反對意見後,方才,宋仁宗趙禎還胸有成竹呢,頓時,便覺得王拱辰所說不無道理,若是依照這兩份奏折內容實行下去,至少也得花費幾百萬錢,現在國庫入不敷出,從哪兒弄這幾百萬錢,是眼下遇到的一大難題。

緊接著,擔任參知政事的王舉正,也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朗聲說道:“啟稟陛下,老臣完全讚同禦史中丞所言。張副都知所宣讀的兩份奏折內容,別說是在我大宋境內實施,就是在東京城內實施,光花費的錢都在幾百萬之巨,僅憑這一點,就不可行。”

看到王拱辰和王舉正兩位大臣,都表示了反對意見,接下來,有多達十餘名朝臣,也都紛紛站出來,一起附和王拱辰和王舉正二人所言,皆都表示反對。

不想就此罷手的宋仁宗趙禎,長舒了一口氣,便把目光落在了站在堂下的包拯身上,問詢道:“包卿,這兩份奏折內容,是由你和街道司王司丞所撰寫。

“方才,你也都聽到了。有多達十餘位大臣,都認為此事不可行。那麼,依你之見,這兩份奏折所寫內容,到底是可行還是不可行呢?朕現在想要聽一聽,包卿你的看法。”

麵對宋仁宗趙禎的點名問話,包拯不敢有絲毫的怠慢,趕緊持笏出列,支支吾吾地回答道:“啟奏陛下,臣在起草這兩份奏折之時,思慮並不周全。方才,諸位大臣所言,在臣聽來,卻都非常在理。若是因為害怕花錢,而無法這兩份奏折所列的內容,臣眼下也沒有更好的法子。”

原本宋仁宗趙禎還以為,既然,包拯是這兩份奏折的撰寫人之一,他定然你會有應對之策,這才當眾點名問他。

可是,聽完了包拯的這個回答,頓時,就讓宋仁宗趙禎的心涼了半截,不免對此感到有些失望。

恰在此時,擔任右正言的歐陽修,便持笏出列,提議道:“啟奏陛下,在臣看來,包公隻是這兩份奏折的撰寫人之一,另外一位撰寫人,便是街道司的王司丞。

“眼下,包公無法想出應對之策,說不定,街道司的王司丞,他能夠想出應對之策呢。依臣之見,陛下不妨召見街道司的王司丞,當麵向他問詢便是。”

宋仁宗趙禎,聽完包拯的答話,他都已經要做出暫緩實施的決定了,突然在這個時候,聽到了歐陽修的這個提議,頓時,就讓他覺得這件事情似乎有了轉機。

於是,宋仁宗趙禎來不及多想,便對擔任右正言和知旨誥的歐陽修,吩咐道:“歐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