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禦史中丞的王拱辰,本就是一個少年老成因循守舊之人,年紀輕輕就高中狀元郎,頗為心高氣傲,由於在私下裏,多被文采斐然才氣逼人的歐陽修嘲弄,原本是連襟關係的二人,他倆之間並不和睦,而是心生間隙。
在反對範仲淹推行新政一事上,王拱辰除了其個性使然外,再加上,歐陽修是範仲淹多年老友,鼎力支持範仲淹推行新政,讓王拱辰“恨屋及烏”,不排除存在私人恩怨的成分。
在範仲淹上書的奏章中,關於“興建學堂”相關的內容,王拱辰暗自猜測十有八九是歐陽修從中協助範仲淹所寫,於是,就成為了他具體攻擊的目標之一。
這不,在範仲淹以自卑商鞅的方式進行了一番辯護後,王拱辰再次持笏出列,表達反對意見,隻是,他先對範仲淹恭維了一番道:“啟奏陛下,範希文方才所言,頗有一番道理。正如範希文所說,春秋時期的秦國,正是因為自商鞅變法伊始,才使得秦國從弱秦變成強秦。秦國最終能夠橫掃一統六國,商鞅變法當然功不可沒。”
把話說到這裏,王拱辰停頓了兩下,突然就話鋒一轉,聲音提高了八度,繼續說道:“不過,臣以為,範希文的奏章之上所寫,在三五村落合辦學堂,要求男女即可入學,男子年紀為二十歲以下者,女子則是二十歲以下未出閣者,按照男女比例三比一的比例招生。
“男女授受不親,自古有之,豈可隨意更改。若是讓男女同處一室,豈不有傷風化?更何況,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德行,並不在於讀書多少,而在於其未出閣之前,守身如玉;出閣之後,相夫教子;若郎君早亡,要正當貞節烈女,此乃女子的模範德行。
“再者,在三五村落間興辦學堂,放眼我大宋境內,聘請教書先生何止萬千之眾。建造一所學堂,又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豈是三五日之內能夠辦成?因此,以臣之見,在我大宋境內廣辦學堂,尤其是男女皆可報名讀書一事,期期以為不可。”
關於歐陽修在家中自辦“女式學堂”,招收了十幾位跟歐陽修私下關係甚好的朝中大臣未出閣女兒一事,漫滿朝文武皆知,王拱辰跟歐陽修又是連襟關係,自然也是知曉此事,便像趁此時機,在此借題發揮一下。
隻是,在宋仁宗趙禎和苗貴妃所生的大女兒康複公主趙徽若,在歐陽修家中開設的“女式學堂”讀書一事,僅少數幾個人知曉,朝中大臣中間知曉此事的人,也就歐陽修本人,還有範仲淹和包拯,以及晏殊,就再無其他人了。
麵對王拱辰的冷嘲暗諷,歐陽修自然是不忍了,隻待王拱辰話音剛落,歐陽修當即就持笏出列,對王拱辰反唇相譏道:“啟奏陛下,小臣以為,王拱辰方才所言,有失偏頗。
“範公在奏章中提議,三五村落合辦一個學堂,無論男女皆可招收,實乃提升我大宋黎民百姓的文化水平和知識素養。‘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樣的陳舊規矩,已不合時宜。
“就拿已經仙逝的大娘娘(劉娥),還有如今年華正盛的曹聖人來說,他們兩位皆是我大宋女性典範和楷模,不僅容顏傾國傾城,其才華橫溢之程度,也賽過不少進士翰林。大娘娘和曹聖人作為我大宋女性楷模,自當母儀天下,為天下間女人做榜樣。
“我大宋民間女子,能夠識文斷字,又有何不可呢?恕臣冒犯直言,試問,大娘娘在入宮之前,不也是一個民間女子麼?若是我大宋女子,皆以讀書蔚然成風,能夠誦讀詩詞文章,在相夫教子方麵發揮的功用更大。正是在大娘娘的悉心教導之下,陛下才成為了我大宋的任君,這便是最好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