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五更三時,在紫宸殿內,舉行例行性的早朝
端坐於堂上的宋仁宗趙禎,先是掃視了一眼,堂下位列兩班的群臣,他發現此前關了三日大牢的範仲淹,站在左班第三列的時候,臉頰上便浮現出了一縷笑容。
待堂下群臣三呼“萬歲”後,宋仁宗趙禎隨即開口問詢道:“今日早朝,不知諸卿有何事向朕奏請?”
當宋仁宗趙禎的問話聲剛落,站在左班第三列、身穿紫色官袍的範仲淹,便一馬當先持笏出列,麵朝著端坐於堂上的宋仁宗趙禎,稟告道:“啟稟陛下,臣有本要奏,還請陛下過目。”
聽到躬身立於堂下的範仲淹說有本要奏,端坐於堂上的宋仁宗趙禎,當即就對站在旁側的內侍押班副都知張茂則,有些迫不及待地吩咐道:“張副都知,你快下去從範公手中,把奏請的奏折拿上來,讓朕禦覽。”
侍候在旁側的張茂則,應了一聲“喏”後,便趕緊慢步走到範仲淹的跟前,伸出雙手從範仲淹手中接過一本看起來厚度大抵有三寸許的奏折,折身慢步雙手呈送到宋仁宗趙禎的麵前。
從張茂則手上接過奏折後,宋仁宗趙禎隨手翻閱了幾下,便把奏折合上,重新交到立於身前並未走開的張茂則手裏,朗聲吩咐道:“朕已經閱覽完畢,覺得奏折內所寫內容甚好,張副都知你念於眾卿聽上一聽。”
張茂則雙手接過奏折,並應了一聲“喏”後,轉過身去,走到堂下,立於堂前,麵向堂下兩班群臣,朗朗上口地念了一遍奏折上的內容。
無論是從宋仁宗趙禎看了幾眼,就說自己看完了奏折上所寫的內容,還是張茂則念奏折內容的時候,聽起來朗朗上口,都說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此之前,他們二人都看過範仲淹這份奏折。
真實的情況是,在昨日傍晚時分,範仲淹離開了包拯在開封府衙的辦公房,就跟包拯和王浩二人作別,身穿公服直奔皇宮麵見了宋仁宗趙禎。
在垂拱殿之內,範仲淹把這份奏折呈送給宋仁宗趙禎,在禦前侍候的張茂則,自然是也在場,經過宋仁宗趙禎左思右想之下,讓範仲淹在翌日早朝,當著一眾朝臣的麵,向他呈送此奏折內容,到時,他再讓張茂則把奏折內容念給一眾朝臣聽,借此探探朝臣們的口風。
畢竟,這份奏折內容都是範仲淹所列即將進行的改革內容,起初,讓宋仁宗趙禎感到好奇的是,在奏折最後的落款處,除了寫有範仲淹自己的名字之外,韓琦、富弼、歐陽修、包拯和王浩的名字赫然在列。
其他四位朝廷大臣一起支持範仲淹進行改革,並不讓宋仁宗趙禎感到奇怪,隻是讓宋仁宗趙禎感到奇怪的是,王浩這個剛被提拔為街道司司丞才大抵一個月的功夫,隻不過是個從八品的芝麻綠豆大小官兒。
再加上,王浩前幾日在東京城內推行交通新規,為此,還把違反了交通新規的範仲淹,抓進了開封府大牢關押了三日之久。
在此時的宋仁宗趙禎看來,範仲淹和王浩二人,在結下這個梁子之後,不至於會對彼此報複打擊,最起碼也不可能會有什麼攜手合作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