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一出好戲(2 / 2)

當宋仁宗在昨晚的垂拱殿之內,向範仲淹饒有興致地問詢起王浩對這份奏折貢獻的內容比例時,範仲淹卻回答說奏折上有三分之一的改革內容,都出自於王浩之手。

對於範仲淹的這個回答,更是讓宋仁宗趙禎感到萬分驚訝,因為在他的印象當中,王浩作為行伍出身的一個小兵,把他提拔到街道司司丞的位子上,已經能夠做到人盡其用。

直到這個時候,宋仁宗趙禎覺得自己還是小瞧了這個王浩,就憑王浩在範仲淹奏折當中所貢獻的三分之一改革內容,就算是讓王浩做一個參知政事或者副樞密使,都應該是綽綽有餘。

昨天晚上在垂拱殿之內,宋仁宗趙禎就覺得,若是在不通知一眾朝臣的情況下,就立即對奏折上所列的改革內容進行付諸實施的話,不出三日,提反對意見的奏折定然會在他的禦案上堆積如山。

隻是讓宋仁宗趙禎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今日的朝堂之上,待張茂則宣讀完範仲淹的奏折內容後,不等他開口問話,就已經多達四名位列左右兩班的朝廷大臣,持笏出列旗幟鮮明地表達反對意見。

這五個朝廷大臣分別是中書門下平章事章得象、參知政事賈昌朝、禦史中丞王拱辰、劉元瑜右司諫四人,紛紛持笏出列,齊聲高呼“期期以為不可”。

在參加今日早朝的群臣們看來,趙官家之所以在今日朝堂之上,跟從西北戍邊奉旨回京的範仲淹,演這麼一出戲,為的就是要對推行新政。

而新政內容,無非就是範仲淹奏折所列,在不少朝廷大臣看來,範仲淹的改革步伐之大,定然會讓原本一片安穩祥和的大宋,搞得是人心惶惶雞飛狗跳,自然是要站出來極力反對。

看到章得象四人持笏出列,宋仁宗趙禎先是長歎了一口氣,明知故問道:“斯威臣卿,方才齊呼‘期期以為不可’,你們不妨說來聽聽,為何不可呢?”

章得象、賈昌朝、王拱辰和劉元瑜四人,先後進行了發言,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盡管他們反對的論點皆不相同,卻都有一個落腳點,那就是祖宗舊法不可隨意更改,在大宋境內實行新法改革不可操之過急,應當循序漸進,一項一項地來,不可一股腦兒地對方方麵麵進行改革。

緊隨其後,範仲淹為他所主導的這份奏折改革內容,在朝堂之上,也為自己進行了一番辯護,認為眼下之大宋,已經今日不如昔,麵對黨項西夏和契丹北遼的多年襲擾,搞得現在民不聊生,積貧積弱,國庫入不敷出,應當從快從急大刀闊斧地改革已經不合時宜的舊法,在大宋境內實施新法,隻有通過變法才可圖強。

為此,範仲淹還列舉了春秋時期,正是自打商鞅變法成功,才讓原本國力偏弱的秦國,變得更加強大,繼而最終統一了六國。

隻是,範仲淹卻沒有提及商鞅變法在令秦國強大的同時,商鞅自己個兒的最終下場可是車裂而亡,原因就是他得罪了當時秦國的統治階級,隻有當時的秦王秦孝公一人對他極為信任,秦國的一眾大臣們對他幾乎都敬而遠之,見到他都唯恐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