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開始工作(1 / 2)

郡府衙門的院子中,擺了一排又一排的石塊堆疊出的凳子,凳子上搭著織金楚繡的端子,最前排放了一把太師椅,麵向著這一排排的臨時的凳子。太師椅上搭著張白狐皮,在這樣破落的情境下,也是雍容無比。

一群扶腰捶背的官員們,打著哈欠到了院子裏,未曾有人安排,卻也已是按照品階位次在相應的凳子前站著。太陽稍微挪了挪位置後,裕王才在黎桐和黎楓兩人的護衛下,走到了院中,在太師椅上坐下。其餘官吏一並站直了身子,突然間精神煥發,齊刷刷地行禮道:“參見裕王殿下。”

裕王將手搭在太師椅的扶手上,衣衫是一貫的絳紫色,脖頸修長,麵若寒月。隻是那束好的頭發,卻是有些雜亂,不大順暢。原是梳子不見了蹤跡,而郡守府的主臥也已坍塌,故而未能妥善整理頭發。這也讓他有些煩心,看著眼前的一排排官員,擺了擺手道:“都坐下吧。”

“謝王爺。”官員們紛紛坐下,瞬間一個個又是彎腰駝背,沒一點兒精神氣。

見人都坐好了,裕王方才開口道:“劉侍郎,怎麼就死了?”

剛剛做好的官員們,此刻又是紛紛起身跪在自己的凳子旁,一陣慌亂哄響。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黎桐和黎楓二人都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也定然會在第一時間報告給裕王,可如今裕王卻是找他們來興師問罪。機靈的人都曉得應當閉著嘴不說話,說錯了什麼,可就是要得罪那邊榮王殿下的。

上官笙卻不是一個那麼快就能想那麼多的人, 這其中的彎彎繞繞,若是每個人提醒,他卻是反應不過來的。於是,見眾人都不說話,裕王又是開口說了句:“找個人出來說說吧。”

自然而然的,上官笙成了這個說說的人。上官笙理了理自己的形容,抬頭恭恭敬敬地說道:“司思姑娘在前夜觀地形,發覺前方路途定然不多坦闊,讓我等歇息一夜之後再行趕路。而劉侍郎因不願違背王爺命令,執意速速趕往遼西,深夜未能辯出沼澤模樣,深陷其中而亡。”

裕王挑了挑眉毛,有些好奇地打量著上官笙,問道:“你是工部新來的那個——上官笙?”

上官笙恭恭敬敬地回說:“正是下官。”

“你是如何推斷出來,劉侍郎是深陷沼澤而亡,而不是,一開始就死了,之後被丟進去的呢。”裕王展顏笑著,盯著上官笙看了看,隨後轉向自己身旁的黎桐看了一眼,隨聲說道,“跟他們講講吧,怎麼一回事。”

黎桐拱手禮了禮,而後對著院中的管理們厲聲說道:“侍郎劉某,因擅作主張,假借裕王殿下之命,違抗榮王口令,當殺無赦,以儆效尤。”

跪在地上的官吏們身子抖了抖,當即明白了這是怎麼一回事。眾人們這時才想起,當時劉侍郎離開的時候,黎桐是追了上去的。當時大家以為,黎桐是要去保護劉侍郎的安全,而大家得知劉侍郎死訊時,因為太過驚慌,也是忘了黎桐不見了蹤跡。

現在說起來,眾人才恍然大悟。黎桐當時就不是去保護劉侍郎的,而是去殺人的。先前劉侍郎雖然自以為是在為裕王的權威說話,而卻不料自己成為了裕王和榮王之間對峙的犧牲品。許多人十分慶幸自己當時什麼話都沒有說,死裏逃生。

而上官笙卻是在愣了半晌之後,又開口問道:“可,劉侍郎再怎樣的錯處,也是朝廷命官,理應交由大理寺定奪罪責,王爺這樣是不是……”

上官笙身前的那名官員實在是不忍心上官笙就這樣往槍口上撞,便是回頭提醒道:“王爺身兼欽差一職,手中有國璽加印的聖旨,離京後所有官員聽憑調度,如有不從,可先斬不奏。”

裕王的笑意又深了一些,抬了抬手說:“你是……李澤文是吧,記得比他清楚。在災區的這些日子,就由你來帶著他吧,省得本王日後寫折子的時候,還要多寫個名字。”

李澤文忙應道:“是,下官領命。”

這下一來,上官笙再怎麼樣的愚鈍,也該是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了。裕王抬了抬手說:“都跪著做什麼,起來吧,要說正事了,這一說也不知要說多久,把你們跪壞了,誰來給本王做事?”

“謝王爺。”

官吏們乖乖地站起了身,在凳子上坐好。

這是此行中所有工部的先行人員,官位大都不高,更多的還是幹苦力活。今兒裕王把他們召集起來,為的就是地動過後初步的城鎮地質環境探測,以及房屋受損狀況的記錄。遼西郡共七個大城池,三十二個鎮子,四十四個村莊,還有不計其數的小聚落,朝廷的任務更多的是將城池和大鎮規劃重建,小型的村莊聚落則有當地的官府執行。

遼西郡的知府溫幸在得知裕王和榮王帶隊到了遼西郡後,又折回了郡府,甚至還派遣下人四處開始搜尋幸存的百姓。拖此,裕王也是第一時間得知,城池大鎮多是房屋坍塌,地裂也隻是小規模的裂縫,並沒有造成地陷這樣更改地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