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重必須要想辦法將孟益留在肥如附近。
等到他籌備完全後,與公孫瓚彙合後一起前往攻打肥如。
但他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個孟益。
畢竟這孟益可是公孫瓚的上司而不是下屬。
況且孟益擔心的就是公孫瓚來搶奪功勞,如果公孫瓚上書要求孟益不要擅自攻打肥如,恐怕還會取得反作用。
所以陳子重對此頗為頭疼。
孟益這個家夥之前根本不在陳子重的預料範圍內。
曆史上,孟益這個家夥一直蹲在薊縣內。
等到劉虞前往薊縣以幽州牧身份活動後。
在劉虞的命令下率領騎兵在周邊活動,並向外傳遞劉虞的聲音。
也正是在孟益的幫助下,劉虞才順利的接管了留在薊縣城內的幾萬大軍。
但劉虞也深知僅憑這些軍隊很難與肥如的張純交戰。
況且他也不願意看到生靈塗炭。
派遣多名說客前往烏桓與肥如附近,勸說他們不要跟隨張純。
人人都以為劉虞所做的不過是無用功。
但他們發現自己低估了劉虞的仁善之名。
先是烏桓騎兵拋棄張純直接返回烏桓,因為他們已經知道張純不過是明日黃花,但他們一直擔心朝廷對他們進行清算。
而劉虞的既往不咎直接正中他們的下懷。
大批烏桓騎兵帶著從幽州之地劫掠而來的財務拋棄了張純。
最終張純的結局就是被門客王政一刀斬下頭顱。
帶著張純部下向劉虞投降。
劉虞也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對投降的張純部下一概既往不咎。
可以說劉虞僅憑幾句話就將數年未平定的幽州之亂給平息了下來。
但這也使幽州世家對劉虞保持較高的警惕。
劉虞作為一個州牧而言,得到太多人的擁護很有可能會對世家動手。
畢竟世家從來都不相信這世上竟然有如此仁愛之人。
世家子從一出生就知道這世界能夠依靠的隻有權力和財富。
所謂仁義不過是他們用來遮羞的一塊布罷了。
他們隨時都可以將這塊遮羞布給扯下來丟棄,無非是前方的誘惑是否足夠罷了。
不過陳子重眼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畢竟他並沒有親眼見到孟益,根本不會對孟益產生任何影響。
哪怕他現在做好了計劃。
但計劃總是沒有變化快,所以最好的計劃就是沒有計劃。
走一步算一步才是最合適的計劃。
所以陳子重需要將眼前這個關靖處理掉。
這家夥雖然對公孫瓚忠心耿耿,但對於自己而言隻會是一個絆腳石。
但畢竟這個絆腳石並沒有對自己產生任何威脅。
陳子重倒也沒有害了他性命的意思,隻是準備找個由頭將他從公孫瓚身邊調走。
免的他在關鍵時候誤了自己的事情。
想到這裏,陳子重一揮手說道:
“你直接原路返回,替我給將軍帶個口信,你且附耳過來!”
關靖不疑有他,快走兩步彎腰傾聽。
陳子重讓關靖帶的話也就三四句,很快就說完了。
一擺手示意關靖可以離開。
聽完陳子重讓他轉交給公孫瓚的話語後。
關靖雖然有些震驚陳子重的謀劃,但他隻是一個傳話的。
於是躬身作揖離開了陳子重的營帳。
作為一個下屬來說,關靖無意是不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