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風雲動蕩(二)(1 / 3)

南華翟勤辦公室裏,因為美國總統羅斯福逝世,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可能出現變化,南華軍政會議剛剛結束。蔣鳳奇和周德敏在向翟勤彙報。

關於軍隊方麵的事,南華奉行的是軍政分開,互相之間沒有什麼聯係。軍隊建設是國家的,軍隊也是國家體製管理下的,他和政黨沒有關係。軍政都是在憲法的約束下進行各自職責範圍內的事。

而南華的運行也隨著議會的權利增加,管理範圍擴大,同時法律不斷健全,行使他的監督權利。翟勤的工作相反更加輕鬆,要不是他有著非常不一般的影響力,各部門都要請示他,可能翟勤根本不用管什麼。

行政上有蔣鳳奇這個政務院執政官,很多國家事務上,有周德敏這個副總統在管理,要是不知道的還以為翟勤被架空了呢。可是南華內部所有人都知道,真正說了算,一手控製南華的還是翟勤。

日本英國和很多世界上的國家,都是君主立憲製。皇帝,國王都是國家的象征和代表,但不管是英國的女王伊麗莎白還是日本天皇裕仁,都實際控製著政府,他們對政府有著非常不一般的影響力。

翟勤在南華就形成這樣的局麵,他不是國王,也不是皇帝,但翟勤的行為,和南華的運行卻形成這樣的局麵,很多地方翟勤就像一個內閣負責製的皇帝一樣。

翟勤盡力效仿美國的製度,把南華建立成一個聯邦製度下的國家,全國的地區分為四個大區,現在又增加一個琉球地區。

按著蔣鳳奇和周德敏以及沈方輝三個人的目標,爭取把泰國和緬甸變成南華的第六區和第七區,可這個目標太遠大,不是短期能實現的,畢竟南華不能武裝入侵這兩個地方。翟勤的指示就是經濟上可以逐步滲透控製,政治上進行影響。首先南華推行的就是東南半島地區金融一體化。統一使用南華幣,建立多渠道的經濟政治聯係,極力達到消除邊境和自由通行。

翟勤這個想法,還是延續了後世歐盟的很多做法,也借鑒了中國曆史上藩屬國的經驗。同時還有後期世界上很多衛星國,聯合體同盟國家的經驗。就是這樣,所以英國和美國都明白,在控製緬甸泰國方麵,南華勝利了。

因為在南華的支持下,泰國政府,緬甸政府正在不斷抗議和集會,要求美國和英國撤出駐軍,交還兩個國家的自主權。美英兩國正在忙著戰爭最後期的事情,沒有精力來處理亞洲問題。

中印邊境不斷爆發衝突,中國駐緬軍不斷的滋事,但是黃傑得到南華支持,同時國內蔣介石也得到提示,緬甸有可能是他最後的退路,所以他也要牢牢控製緬甸。

得到兩方麵的支持,黃傑更加有恃無恐,變得十分強硬。這一切丘吉爾心裏清楚,南華在設法把美國和英國擠出亞洲。英國還沒有能力這時候向中國開戰,何況美國為了取得亞洲的控製,遏製蘇聯進入亞洲,全力支持蔣介石政府。

所以在印緬問題上,英國是憋屈和憤怒,可他沒有辦法。今天的會議就是研究三個問題,一個是對待緬甸,印度和泰國的問題。第二個是中國問題。第三個是對待日本的政策問題。

這是南華今後的長遠發展問題,所以會議很嚴肅,也就是以翟勤為首的主要幾個人員。看到開會的幾個人,正像翟勤一開始說的那樣,這時候要是有顆炸彈落下來,基本上南華就不存在了,因為南華的高層幾乎全在這裏。

今天是最後一天會議,剛剛開會沒有多長時間,姚美敲敲門進來,遞給翟勤一份材料。翟勤看完之後放下說道:“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德國正式宣布投降。希特勒在柏林狼穴自殺,歐洲戰爭正式結束。”

整個會議室裏立即變得鴉雀無聲,蔣鳳奇和紀小紅畢竟是政治家,他們不是軍人。可周德敏,沈方輝和梁倫還其他很多人都是軍隊出身的,他們對軍事問題十分敏感,德國投降,早在四三年意大利已經投降。這回德國投降,隻剩下一個日本,那麼亞洲戰爭呢?

作為軍事上很有敏感性的沈方輝笑一下說道:“總統,這不是什麼好消息吧?”能坐到這個會議室裏,哪有什麼也不懂的,立即明白沈方輝的意思,都一起點頭,表示正確。

其實翟勤也知道,這時侯歐洲戰爭結束,對南華來說確實不是什麼好消息。可是也沒辦法,翟勤為了和美國抗衡,也沒有辦法加快對日本戰爭,所以他一開始製定的亞洲戰爭先於歐戰結束的計劃,沒有實現。

看著這些人緊張嚴肅的表情,笑著說道:“我說沈方輝,你這話要是出去說,得被全世界咒罵。難道你希望歐洲戰火在燃燒幾年嗎?那是反法西斯戰爭,最少猶太人能打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