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風雲動蕩(二)(2 / 3)

翟勤的話,讓開會的人都笑出來。對於歐洲戰場的國家來說,他們勝利了,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沈方輝說道:“這不是在內部說說,沒人告密吧?”

翟勤說道:“蔣執政,形式還是要走一走的,搞個慶祝,向同盟國表示祝賀。梁總參謀長,南華的計劃立即執行,我想對日戰爭也很快就會結束。”

“是”梁倫說道:“按著計劃,三天後,也就是十一號,霹靂行動正式開始。”

翟勤的軍政會議終於結束了,對於慶祝德國投降,歐洲戰爭結束,怎麼慶祝那是蔣鳳奇的政府事情。對梁倫和沈方輝來說,他們不關心。南華軍方關心的是這一次被稱為霹靂計劃的軍事行動。

東海的海麵上,夜色很沉靜,海麵上的波濤也不是很高,一個不錯的天氣。停靠在南華衝繩海軍機基地的潛艇分隊和水下運輸艦,悄然離開軍港,向北方駛去。

早在第一天就離開台灣基隆的南華第一艦隊也突然轉向,向日本海域開來。與此同時,嘉手納機場,四架預警機滑出跑到,衝上漆黑的夜空,迅速升高,消失在黑夜中。嘉手納,讀穀,那霸,北部的德之島,屋久島,大島上的名瀨,六個機場上燈光全部打開,一架架飛機被拖出機庫,很多士兵排著隊伍跑向飛機。

這是南華所能動用的最大力量,很多運輸機後麵拖拽著滑翔機。機場指揮塔上傳來起飛的信號,整個機場上立即傳來飛機的轟鳴聲,四條跑道上的飛機開始起空。他們一架接一架的起空,在天空編隊後向九州飛去。梁倫和沈方輝還有三個副總參謀長,全都是一臉的嚴肅。幾個人盯著麵前的通訊器。

雖然都知道不是短時間能回來報告的,但誰都沒有回去休息的意思。這是南華關鍵的一戰,雖然參謀部進行了不下十幾次的審核論證,同時一遍又一遍的檢查,真的行動開始,還是心裏充滿擔心。

這是翟勤和參謀部共同製定的計劃,長野佑一郎和山杉元都認為南華要想進攻,必須先奪取大隅諸島,然後以那裏為基地,再向九州進攻。再說南華一直在宣傳和平倡議,也沒有軍事動作。相反占領小笠原群島的美國方麵,倒是很積極,他們的飛機對東京以及周邊的主要城市進行了大規模的集群轟炸。

美國的作戰意圖十分明顯,準備東京登陸。日本的注意力全在那個方向,根本忽略了南華的動作。可是有翟勤這個人,明麵進攻是不可能的。南華也沒有美國那麼財大氣粗,不可能使用幾十萬部隊,上千艘軍艦,幾千架飛機,對日本進行大規模登陸戰。

在奪島登陸作戰中,南華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就連參謀部的人員,在製定這樣的計劃時候也顯得輕車熟路。對日本是戰爭國家,當然不會存在什麼不宣而戰的說法。即使不是戰爭國家,以翟勤的性格,也不會先來個宣傳,再搞什麼軍事行動。

勝者王侯敗者寇。戰爭已然發動,那就是勝利為原則。這一次計劃被定名為霹靂行動,就是讓日本措手不及。本多正才和日本反戰同盟的一切活動,都不過是這一次軍事行動的掩護煙幕。

日軍三十萬部隊,雖然分守在整個九州島上,還有一些在周邊的島嶼上,可是駐守在九州的部隊還是有接近二十萬。南華要是實行海岸登陸作戰,沒有相對差不多的兵力根本就不可能。

日軍在九州周圍,布置了大量的水雷封鎖區,海岸上的岸防重炮,最大口徑已經超過二百毫米。沒有多少機動能力的海軍艦艇,被當做固定炮台,防禦海岸。

以南華的海上力量,根本不可能進行登陸作戰,這也是長野佑一郎十分放心的原因。所以日本包括山杉元在內,把注意力都在集中在東京方向,美國卻具備這樣登陸的能力。

翟勤還是那句話,誰規定的作戰一定要在海上登陸作戰?方法太多了。還以為是一次大戰的時候哪?這是二戰,是一九四五年。

南華的軍工和民用發展是很奇怪的,可以說發展並不均衡,很多領域都是讓人看不明白的,就連金內科技城的很多科學家也不是很明白。尖端技術很重要,南華投入大量的資金這可以理解,很多看著並沒有用處的東西,研究它幹什麼?武器發展也和別人兩樣。

對於不了解情況的外人來說,南華就是一個苟且偷安的國家,這樣的國家是沒有威脅的。因為南華很注重民用科技的發展,交通,航空和通訊,都是向民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