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破財消災(1 / 1)

鮑國鴻頻頻點頭,說:“馮市長指示得對,我們東方縣委縣政府完全讚同,我表個態,堅決服從萬市長的領導,妥善處理這起突發事故。”

萬玉龍在鮑國鴻麵前是不苟言笑,對鮑國鴻的表態,萬玉龍強調說道:“我是來打前站的,受廣田市長的委托,我先來了解情況,協調處理善後事宜。馮市長在會見一個重要的客人,等會見結束馮市長會親自趕過來的。

我個人建議,先初步擬訂善後處理方案,確定賠償標準,各級幹部分頭做好傷亡家屬的思想工作,穩定人心,這項工作要快,不能讓老百姓一直在外麵站著,廠子的大門要打開,門打開了,老百姓的驚慌和疑慮才會逐漸打消。”

“我同意萬市長的意見,我認為,賠償方案,一要快,盡快擬訂,盡快把賠償金發放到位,二要標準高,按最高限度走。隻有這樣,才能起到警示作用。我們還計劃召開全縣安全生產現場工作會,同時對全縣的所有工業企業進行安全生產大檢查,警鍾要長鳴。”鮑國鴻補充著說道。

萬副市長聽到鮑國鴻這樣一連串的決斷,聽著聽著就想遠了:這個鮑國鴻,一套一套的,真是個做官的料!

縣城廖禿子鴨子菜館,別看規模一般,和市裏的鳳凰閣沒得比,可在東方縣知名度極高,都成地標性建築了。附近一些店鋪,在電線杆上張貼廣告時,地址往往會寫:縣城廖禿子鴨子菜館對麵,或者隔壁等之類的字眼,這樣寫,好找。

廖禿子現在不怎麼親自掌勺了,但臉上依舊保持著鄉下菜館大師傅的黝紅的膚色,一種似乎剛從火旺的爐灶邊走出來的那種膚色,一看,就感覺廖禿子臉上寫著煙火興旺的意思。這樣的臉色,加上百忙之中還一直掛在嘴邊的笑容,廖禿子的樣子就顯得格外的熱情了。

一道鴨子煮粉,成名了,成了食客的必點菜,甚至成了東方縣招待外地朋友的地方特色名菜,這樣的效應,讓菜館生意跑火,也成就了廖禿子。

時間一長,廖禿子由能人升級成名人了,這個轉折點就是從廖國棟擔任縣長開始的,到後來廖國棟擔任了縣委書記,廖禿子依舊是滿麵春風的迎接著或熟悉或陌生的麵孔,而明顯的變化是,這些食客,看到廖禿子的笑臉後,基本都會回報同樣熱情的笑臉。大夥心裏似乎都有某種不怎麼言傳的默契:廖禿子和縣委書記廖國棟是一個村的,如果再扯上一扯,也算是堂兄弟。給廖禿子回報個笑臉,也算是轉折笑給廖書記看的吧。

當然,廖國棟又不是鴨子菜館的迎賓或保安,是看不到哪些人對廖禿子笑過的,但大家還是要笑。這年頭,有些人可能成不了事,但很可能會壞你的事,領導親戚就是這類人之一,對待領導那些不知道哪根藤上的親戚,大都敬而遠之,能不在一口鍋裏扒飯,就不一起伸筷子,能不在一個廁所拉尿,就盡量不一起蹲茅坑。

廖禿子則相反。

廖禿子這個縣委書記的堂弟,在縣城開飯店,味道好,價格實在,於是,大家大都遠來敬之了,隻要不是亂吃亂喝,不是喝花酒,就帶些客人,特別是上麵下來檢查的客人,在這多吃幾頓飯,多吃幾根鴨腿,客人吃到了地方特色名菜,廖禿子來了業務,請客的也表到了情,皆大歡喜。

等到廖國棟不再擔任縣委書記,提拔到市裏做政協副主席,大夥以為廖禿子的生意會差下來,可沒想到,還是一樣的紅火,看來,菜館,還是菜品為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