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昭然(1 / 2)

碎玉茫茫,飛雪凝霜比早間又大了許多。

何子岑踏雪行至青蓮宮外時,墨色的大氅上已然結了銀白的霜花。茯苓與菖蒲兩個人十分伶俐,一個忙著替他除去外衣,另一個已然捧來手爐。連娟娘都笑意吟吟,為這位未來的姑爺端上一碗暖暖的蓮子羹。

名份落定,何子岑如今成了青蓮宮的嬌客。娟娘親自替他引路,進了陶灼華日常起居的暖閣,再替兩個人將房門輕輕掩上。燭光朦朧,燈影下的人兒著了一襲嬌豔的暖黃色,瞧得格外溫馨,令何子岑心神一蕩。

陶灼華抬頭嫣然一笑,便就擱下手上的針線,極自然地遞了個大迎枕給何子岑,溫然問道:“既是從長寧宮過來,已經與母妃說了這件事麼?”

何子岑點點頭,感覺身上的寒氣已經袪得差不多,這才在陶灼華的下首落了坐,又拎起炕桌上一隻紫砂蘭紋的蓮瓣壺替自己與陶灼華各斟了盅茶。

上好的君山銀針在杯間伏伏沉沉,何子岑的話語裏略添了些懊悔的成份。

前世裏讓仁壽皇帝深受打擊卻又不得不牢牢捂住的必定是這件事情,成千上萬無辜的邊城百姓喪命,自己的兒子卻是那個屠夫。

仁壽皇帝沒有勇氣將真相大白於天下,他隻能匆匆立了何子岑為太子,結束了這場為時幾年的奪嫡之爭。錢將軍可以以莫須有的罪名拿下,再尋個罪名處死,而何子岩卻不可以。

前世的何子岩將葉蓁蓁納入懷中,背靠著昌盛將軍留下的人脈,自是大樹底下好乘涼。仁壽皇帝生怕危及國之根本,無法將這幾位將軍們一網打盡,便不能將何子岩一夥連根拔起。

而何子岩帶著葉蓁蓁遠走蜀地,必定是謝妃連同這班武將的保命之策。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前世的何子岩未必沒有謀反之心,隻是時機並不成熟,仁壽皇帝又一力剪除著趙將軍一班人的勢力,他才不得不蟄伏蜀地,以圖伺機而動。

因為有了何子岩這樣的資本,便是何子岑君臨天下,謝妃依舊滿心不服,公然與已為太後之尊的德妃叫板。更是在大阮為大裕所圍時,密令何子岩不要相助。

謝妃聰明了一世,卻是糊塗一時,想不到自己後院裏反了水。宣平候不願助何子岩奪回皇位,而是自己覬覦起了這萬千錦繡的江山社稷。

宣平候明著對謝妃千依百順,暗地裏卻與瑞安聯合製出了紅衣大炮,徹底撕開大阮的國門。宣平候賊心顯露,大阮國破城毀,謝妃無力回天,大約是悔恨交加之際,才會選擇隨著德妃娘娘以死殉國。

而對於何子岩舉蜀地之力殺回大阮,何子岑與陶灼華都不認做那是他對故國的維護。何子岩發必是曉得宣平候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惱羞成怒之下才做了那樣的決定。他匆匆發兵,軍隊千裏奔波,疲憊之際被瑞安所滅當在情理之中。

今世因為玄武等人的警覺,讓榆林關的真相提前大白,不曉得挽救了多少無辜百姓的性命。何子岑再不能由著錢將軍與何子岩在榆林關作惡,他說與陶灼華道:“幸虧得孫將軍地形熟悉,軍中盡有故舊,此次帶回來幾個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