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瞞天過海入宅子(1 / 2)

這六七月的天氣,就如同孩童的脾氣,也捉拿不準,早些時候還晴空萬裏,這中午就已經烏雲密布了。

李秘懷揣密信,拎著禮物,便匆匆來到了指揮衙門。

指揮衙門雖然與駐軍不在一處,但衙門的形製也與綿軟的江南風多有不同。

衙門建築不高,卻堅固樸實,若說江南的建築如白衣秀士,那這衙門就像一個穿著粗布衣的強裝農夫,看起來不起眼,卻有著堅韌的品質和強大的力量。

李秘早已經換上了捕快的公服,尋思著人家好歹給個麵子,畢竟都算是公差。

這一路上,李秘等人可不敢穿著這身皮,這個世道並不安寧,仇官的綠林豪強也多,捕快衙役這樣的低賤官差,更是招人仇恨,非但起不到震懾作用,反而要惹來殺身之禍。

可到了這指揮衙門,好歹都是為大明天子效力,多少能給點薄麵不是?

畢竟袁可立的密信可沒法隨便拿出來示人,見到個門子就要掏出來,說呐呐呐,這就是剛被朝廷貶黜為民的蘇州青天袁可立,給你家軍台的密信,快放了小爺進去說話。

然而事實證明,李秘還是高估了捕快在大明朝的社會地位和生存狀況。

捕快和衙役不僅被綠林人士看作走狗爪牙,也為百姓所不喜,被視為蛀蟲米害,連官場中人,都鄙夷他們的低賤和蠅營狗苟。

那門子自是沒讓李秘進去,昂著頭,用鼻子看著李秘,朝李秘嗬斥道。

“哪裏來的睜眼瞎,這軍機重地也是爾等胥吏鑽營之地麼!還不快快滾開!”

李秘也是苦笑不已,這位門房大爺見著他提拎著禮盒,估摸著誤以為李秘是來走後門托關係的了。

李秘也不好爭辯,難道要跟這位門房大爺說,我是來見你們指揮使大人的?

若這般開口,隻怕這門房不笑死,也要把李秘打出來了。

海寧衛的指揮使大人,民族英雄戚繼光曾經的親衛副官,眼下東南海防的一號人物,是一個小小捕快就能見到的?

李秘想了想,便給那門房塞了半塊碎銀,約莫七八錢輕重,壓低聲音道:“某也知道總戎日理萬機,勞煩老哥幫忙把這些特產轉送給總戎,就說有蘇州故人的子侄過來探過便好,我這就離開,絕不敢再打攪老哥哥了...”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更何況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那門房見得李秘如此機靈,便把禮物都接了過去,朝李秘擺了擺手,如同驅趕蚊蟲一般。

李秘也不以為然,隻是笑了笑,就要離去,因為他根本就沒打算放棄,前門不得進,難道不會從後門溜進去麼!

然而他才走了兩步,那門房又大聲喝止道:“喏!你且等一等!”

李秘聞言,也就停了下來,卻見得那門房走了出來,朝李秘道:“見你人還不錯,便提醒你一句,雖然你見不得總戎,但你可懂寫字?”

李秘是個聰明的,自然理會其中意思,又向那門房道謝,便走了進去,抓起筆來,卻又急得滿臉通紅。

他的毛筆字雖然馬虎,但還是不錯的,可為難的是,他竟然不知該如何給吳惟忠留言!

那門子見得此狀,也不由直搖頭,心說捕快這種低賤的公人,也不是每個都識字,這位興匆匆上來,還以為是個讀過書的,沒想到也不過是腦子裏裝草包的。

門子歎了口氣,朝李秘道:“實在寫不出來,你便告訴我,我替你轉告總戎吧,橫豎收了你銀子,也不能一點事兒不幹。”

這門子也算是坦誠,倒也並非他手黑,吳惟忠乃是戚繼光的舊部,軍紀嚴明那是必然的,手底下的人也不敢胡亂吃拿。

隻是整個大明朝都是這麼個規矩,衙門那些個胥吏討要好處都已經成為了不成文的規矩,換誰都一樣罷了。

李秘見得這門子“良心發現”,倒也舒服了些,想了想,便提筆寫了一首藏頭詩。

“元氣三分歸天府,可陰可陽轉機樞,鯉躍龍門脫凡骨,留取金鱗藏中都。”

這藏頭詩也是李秘臨時想出來的,用的是道家的那套,橫豎是玄乎其玄的東西,別人想看也看不懂。

那老門子也是有眼力的,大明朝的嘉靖皇帝一輩子都在追求長生,道家也風光過很長一段時間,民間對道家更是推崇備至,是以不少人都鑽研黃老周易,甚至也有不少修真之人。

那門子想來是看到了鯉躍龍門這一句,直以為李秘仍舊是為了托關係求晉升,也就沒往別處想,將那字條收了,也就把李秘給打發走了。

李秘看著那門子拎著禮物往內宅裏走,這才放心地離了前門,又繞到了後門來。

那後門雖然不起眼,卻站著兩個軍士,雖然烏雲密布,天氣卻悶熱,那兩個軍士披掛軍甲,汗流滿麵,卻仍舊如雕像一般站著崗,吳惟忠治軍之嚴也略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