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決戰 (上)(2 / 2)

陵州既破,周邊各地蒙元官兵和鄉勇皆無力繼續支撐。三月二十,淮安軍分左中右三路齊頭並進,數日內相繼光複南宮、棗強、寧津、樂陵等地。月底,沿途州縣盡數易幟,徐達的兵鋒直指東光。

河間路達魯花赤董錇乃為元初宿將董文柄之後,很早之前就審時度勢,與淮揚大總管府之間建立了密切往來。聞聽徐達大軍將至,董錇立功心切,以“迎戰淮賊”為名,親率兵馬趕往東光。然後將麾下副萬戶、經曆、鎮撫等蒙漢官員,請到府衙密謀舉義應淮,以謀下半生富貴。

誰料他一手提拔起來結義兄弟許德光卻因為私吞軍餉被其當眾責罵之事,對他懷恨在心。明著答應下去整頓軍馬,一道棄暗投明。私下裏,卻又勾結了色目知府胡塞因、千戶李惠,半夜忽然起兵“捉拿叛逆”。

達魯花赤董錇乃世襲的武官,自身統禦能力一般,又生性粗豪,交遊廣闊,行事全憑心意。結果倉促之間,竟被胡塞因等人打了個措手不及。不到一個時辰,充當臨時行轅的知府衙門便被攻破。除了一個幼子被派出聯絡淮安軍之外,董錇連同他隨軍同行的四子兩婿盡數死於亂軍當中。

戰火持續了一整夜,第二天上午,胡塞因和許德光等人,才將達魯花赤董錇的心腹,以及城中的淮安軍情處死士屠戮殆盡。原本隸屬於河間萬戶府的一萬餘地方兵馬,還有前一段時間董家出資臨時招募的兩萬義兵,也逃散大半。被胡塞因等人協裹著留下來者,總計尚不足五千。

那胡塞因自知憑著區區五千人馬,絕對擋不住徐達的二十萬大軍。於是乎在城中公然洗劫,將金銀細軟以及其他看上眼的物件,盡數搶走。然後又放了一把大火,帶領著許德光等人,一道逃向了南皮,試圖去投奔定柱。

結果才走到半路,便被聞訊趕來的吳良謀率部追上。雙方剛一列陣,五千元軍立刻崩潰。胡塞因、許德光、李慧等將逃命不及,跪地祈降。淮安第五軍團長史祿德山恨胡塞因等人殃及無辜,援引當年審判張明鑒舊例,當場一眾降將處以極刑,首級掛於高杆,為後來者戒。

三日後,河間董家聽聞噩耗,舉家歸降淮揚。四月初,獻州、河間、府城等地,不攻而克。而此時,定柱所部的元軍主力,才走到了滄州。距離南皮尚有一百餘裏。

董家在河間路盤踞繁衍了近百年,號稱一門十公,可謂樹大根深。因此董家帶頭投降淮安,給地方上帶來的震動極大。很快,真定路的其他幾戶漢軍世侯之家,也在各自所居住的城池內紛紛豎起了義旗。或者直接宣布歸附淮揚,或者效仿當年金末元初之時,結寨自保。準備審時度勢,待價而沽。

世侯們對民間的控製力一鬆,百姓們就愈發迫不及待地恭迎淮安軍。誰都知道,淮安軍身後就是數以千計的糧船,每光複一處華夏故土,第一件事情就停船放糧,賑濟災民。而隻要你走到淮安軍的控製地,無論男女老幼,隻要按照對方的吩咐做幾件非常輕鬆的事情,或者幫忙趕一下馬車,或者幫忙拉幾下纜繩,就能換取一整天的口糧。

河間各地去年並沒有遭災,無奈距離大都城太近,所產糧食大部分都被官府搜刮去支撐元軍了。所以百姓們開春以來就沒吃上一頓飽飯。從淮揚大總管府培養的文職官員手裏,拿到了第一碗糧食之後,無不感恩帶德。一些心思機靈,年青力壯者,幹脆當場要求從軍。那些身體單弱,膽子稍小的,也紛紛將朱總管的仁義之名四下傳播,以期蒙元朝廷早日完蛋,換成朱佛子這個有道明君登基,救天下萬民於水火。

與百姓們對淮安軍翹首以盼不同,沿途也不斷有鐵了心為奴的士紳豪強,還有色目包稅官,向北逃亡。免費將徐達這邊的最新動向,源源不斷地送到了定柱與賀唯一兩人手裏。二人發覺與淮安軍主力距離已經接近,立刻停住了腳步。一邊派遣心腹將領阿魯泰去“收複”河間府,打通河間路與保定路的通道,敦促月闊察兒立刻帶領各路地方兵馬前來增援,一邊搶占周圍有利地形,準備以滄州城為依托,與徐達一決生死。(注2)

注1:秘書,蒙元時叫筆式齊,清代則為筆貼士。

注2:包稅官。蒙元時代的一種懶政。將某地稅務承包給色目人,由他們代替朝廷收稅。上繳一定數額之後,剩下的皆可以落入自家腰包。而這些色目收稅官又貪得無厭,導致地方民生凋敝,自宋代以來蓬勃發展的商業文化,迅速萎縮清零。

如果您覺得《塵間途》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20/20278/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