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寧行禮道:“家父也時常提及趙先生的才名。”
之前宋寧便知道,這位趙先生名趙連進,功名是秀才,並未再進舉人名,最初也曾考過,但兩次落榜之後便未再去進鄉試,便將科舉的事情落下。
趙連進請了宋寧和何崇源到院子裏,擺了茶點在石桌,說了些關於學問上的事。
趙連進道:“宋寧所寫的四書文,言語用典頗為老練,用的文體近乎於駢體卻又不是,倒是跟之前京師官學中所流行的八股有異曲同工之妙。”
世人都道明清兩朝以八股取士,但真正定了八股文的科舉文體,還是在成化年間,而眼下正是朝中學者正推行八股文的時期,宋寧這屬於趕上了先進的文體。
宋寧道:“都是家父多有教導。”
雖然宋寧對宋承孝有些恨其不爭,但到底是宋家人,榮辱與共的,自己賺了點名聲也不能辱沒了他,盡量為他挽回顏麵。
果然趙連進都很驚訝,不過隨即趙連進道:“也是,你從開蒙以來都是由令尊來教導,父子的學問,自然也是一脈相承的。”
宋寧略微尷尬笑笑,便不再想去提這話題。
趙連進對宋寧的文章倒是有頗高的評價。
簡單的拜會之後,何崇源要帶宋寧離開,趙連進又道:“宋寧,以後有學問上的事情,大可以到此來,不過有些事還是莫要讓令尊知曉為妥。怕他多想。”
“是。”宋寧行禮應聲。
他明白趙連進的意思,這邊是不介意宋寧來求學問的,但到底宋寧的啟蒙恩師是宋承孝,連自己兒子都教不好,讓兒子去求別人學問,對讀書人還是有不小麵子上的打擊。
宋寧大概能理解到,趙連進也算是為他和宋承孝考慮,出於好心。
……
……
從趙家出來,上了馬車之後,馬車便直接往城南的紫亭莊園去。
何崇源一路上都在給宋寧講城內的風土人情,尤其涉及到官宦家族的一些情況。
“……今天出席遊園會的人不少,也有為兄的一些故交,若在寫完詩詞之後你有時間,也可以跟他們聯絡一下。”
何崇源倒是一如既往的熱情,他似乎是想多介紹一些朋友給宋寧認識。
但宋寧所感覺到的,是寧海縣整個士子學界對他的深深惡意,他本身作出詩詞是沒有罪過的,但這就算是懷璧其罪,一個本身沒有任何功名的人,卻能寫出令世人動容的詩詞來,別人是很難心悅誠服的。
宋寧道:“寫詩之後,還是想盡早離開,回去之後還要擺攤為人寫信,更要讀書。明年的縣試算是我唯一機會,若不能通過的話,以後家裏也不會再支持我讀書。”
“唉!”
何崇源歎口氣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宋兄弟你也算是辛苦,一邊要養家,一邊還要讀書應付科舉。若非結識於你,為兄也不知這市井民家的子侄,要讀書進學是有多麼的艱難。不過為兄相信,宋兄弟你前途無量,將來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