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的這句話觀音聽了是很受用的。觀音明白了,原來不是孫悟空自己要走,是唐僧硬逼著要趕孫悟空走。
孫悟空原本在觀音的眼裏那就是個調皮搗蛋的潑猴,相比之下,唐僧則顯得像是十足的乖孩子,所以每次兩人吵架,觀音都會想當然地認為那都是悟空的錯。沒想到事實與想法相反,唐僧才是屢次導致取經隊伍不和的罪魁禍首。
這個唐僧也太自以為是了,得跟佛祖好好商談商談。
觀音馬上把這個信息傳達給了如來佛祖,佛祖經過一番思慮後,決定給唐僧一個下馬威。
於是,在接下來的一回中(第五十八回),觀音代表如來向唐僧發出了鄭重警告:“你今須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須得他保護你,才得到靈山,見佛取經,再休嗔怪。”
觀音的這句話表明了取經指揮中心的明確態度:第一,你現在必須收留孫悟空,這是命令,你隻有服從,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第二,沒有他的保護,你是到不了靈山的,即使到了靈山,你也取不回真經。反正能不能取到真經,那還得組織上說了算;第三,你以後不要再隨便對他亂發脾氣了,“再休嗔怪”的意思就是不許亂發脾氣,這等於直接剝奪了唐僧以師父的身份拿人撒氣的權力。
觀音的話說得很嚴厲。說是勸告,其實是不折不扣必須執行的命令,對此,唐僧再沒有什麼好說的,他隻能誠懇地、無條件地答應。
那麼,唐僧為什麼要屢次趕走孫悟空呢?
一般人都會覺得唐僧的做法很愚蠢,孫悟空是保護唐僧的得力幹將,你幹嘛老是要趕走他呀?趕走了孫悟空,你還能到得了西天嗎?
其實,這句話也很值得琢磨。我們可以設想一下:沒有孫悟空,唐僧真的到不了西天嗎?恐怕不盡然。唐僧自己就不太相信這一點。唐僧數次趕走孫悟空,就是因為他認準了一條:有佛祖和觀音的支持,自己帶著八戒和沙僧也可以走到西天。不就是找人搬救兵嘛!都是在天庭裏混過的,誰還沒個關係?至於是不是由孫悟空來搬?還有由八戒和沙僧來搬?那不是最重要的。
唐僧的這種心理其實也可以理解,因為有孫悟空的存在,導致了他的領導威信和指揮能力幾乎完全喪失。這個弟子不僅本領大,麵子大,朋友多,而且老愛跟自己唱反調。整個取經行動,基本就沒有自己的表現機會,實際的風頭全讓大徒弟出盡了。他覺得自己就像個傀儡,不過是反複被妖魔捉去,或綁在柱子上,或下到蒸籠裏,降妖行動中壓根就沒自己什麼事。
所以,取經路上,唐僧的心裏一直很苦悶,孫悟空越是堅持做某事,他就越反對,越是猴子認為對的事情,他越要說成是錯的。堅持到最後,就隻能采取趕走孫悟這種極端手段了。
唐僧仗著自己是金蟬子轉世,又是西天取經的法定指派人,他本以為自己的行為一定能得到佛祖的全麵支持,沒想到這次掉進了泥坑,佛祖變臉了。佛祖變臉的直接後果就是自己的權力受到了限製,從此以後再也不能對大徒弟亂發淫威了。
唐僧徹底明白了:原來佛祖讓他取經成佛的待遇也是有條件的。
從那以後,再沒有發生過唐僧趕走孫悟空的事情,我記得孫悟空是說過自己的師父是誰的。
比如在黑熊精偷袈裟那回中,他就對黑熊精這樣自報家門:
自小神通手段高,隨風變化逞英豪。養性修真熬日月,跳出輪回把命逃。主
一點誠心曾訪道,靈台山上采藥苗。那山有個老仙長,壽年十萬八千高……
還有一回是在駝羅莊跟一個老頭說的:
祖居東勝大神洲,花果山前自幼修。身拜靈台方寸祖,學成武藝甚全周。知
也能攪海降龍母,善會擔山趕日頭。縛怪擒魔稱第一,移星換鬥鬼神愁……
好像還有一次,不過想不起來是在哪裏了。
他也再沒有念過緊箍咒。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佛祖的獰笑
佛祖懲戒了唐僧,剝奪了他人事裁員和刁難下屬的權力。
與此同時,隨著唐僧的地位迅速下滑,孫悟空的地位卻在驟然飆升。佛祖為了穩定孫悟空的情緒,他向孫悟空鄭重許諾,直接跟他攤出了底牌:“好生保護他去,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台。”好好保護唐僧,功成之後,我會增加一個名額,你也可以成佛。一句話,隻要你好好幹,我就給你封官加爵。
這下猴子算是吃了定心丸了。
從佛祖的許諾裏,我們可以看得出佛祖對孫悟空的器重。
佛祖雖然知道猴子大鬧天宮的底細,也瞧不起他那三腳貓的功夫,但他卻從猴子的身上看到了一樣很重要的東西——發展前途。人家看到的不是現在,人家看到的是未來。佛祖認定隻要悉心培養,定能將猴子點石成金。而這一點,恰恰正是玉帝當年疏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