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宣化府正南十五裏,有個大村子叫秋林寨。一百多戶人家,大部分都姓秋,沒有有錢的財主,當然別的姓也有幾十戶。本寨東口路北有個關帝廟,叫紅馬關帝廟,因為關羽在四十歲以後曹丞相送給他赤兔馬,所以叫紅馬關帝廟。西口路北還有個關帝廟叫白馬關帝廟,因為在他四十歲以前騎白馬,所以叫白馬關帝廟。
秋林寨這村子又叫雙馬關帝廟。白馬關帝廟受香火,有和尚主持,求財求福,都要到廟裏燒股香。可這紅馬關帝廟就不成了,年久失修坍塌倒壞,破爛不堪,斷瓦殘垣,棟折梁摧,已經是無法居住了,不過還有兩間正殿,湊合著遮風擋雨。有一天,村裏的頭目村長王煥早晨起來,到村口遛個彎兒,他發現破殿裏走出一個人來,是位出家的道長,而且長得很古怪,又矮又瘦,細長的腦袋,挽著發纂,穿青布道袍,係絲絛,厚底雲鞋,長眉朗目,雲綹墨髯。王煥可就過來啦:“道爺您早哇?”
“無量佛,您早您早。”
“唉,真不知道,仙長爺幾時來的?”
“昨天晚上才到。”
“哎呀,這座破廟都壞啦,沒法住人,道爺您太受委屈啦,這樣吧,我叫幾個壯年人來,給您收拾一下,修葺修葺。”王煥這人是熱心腸兒,他到村裏叫了七、八個年輕小夥子,兩三天的時間,殿上殿下都修好啦,屋裏屋外收拾得幹幹淨淨,鍋盆碗灶準備齊全。
王煥一看老仙長隨身的東西太簡單啦,有個大蒲團,一小包裹行李,引人注目的隻有一口大寶劍,王煥看著高興:“道爺,您怎麼稱呼哇。”“王檀越,貧道姓穀雙名道遠,還有個道號叫知機子。”
這個老仙長就是前文提到季無夜他師父尚道明何道源的親師弟穀老劍客。穀道爺身懷絕技,雲遊四海,他來到宣化地麵,一看本地老鄉,樸實厚道,想在這裏找個品德好的年青人,把武藝傳授給他。
老仙長說出名姓,王煥很喜歡這位道爺:“穀道爺,您來到塞外,指何為生呢?”
“唉,我本是個化小緣的出家人,隨遇而安,化一點粗茶淡飯以充饑渴就可以啦。”
“道爺還帶著寶劍哪?”
“啊,防身之物。”
“您一定會武藝呀?”
“無量佛,是啊。我想教幾個弟子,村長問問有沒有學的?”那年月上元甲子,人人好武好練。
王煥點點頭:“道爺,咱們這兒的年輕人都很能幹,可也有個不好的風氣,都愛耍錢賭博,說真的,到時候輸急了眼,房子土地都押得出!妻子老小,全跟著受罪。俗話說得好,久賭無勝家,您要能教他們些武藝,健體防身,到了農閑的時候,也省得賭錢鬧事。先問問您,每月束修多少哪?”
老仙長也說得好,“願多給就多給,少給就少給,實在窮苦的可以不給,金銀財寶都是身外之物,出家人視如糞土,沒有錢不成,錢多了也無用。”
王煥大喜:“老仙長好痛快,您看需要什麼東西?”道爺畫了個兵器架子的圖,又把該買的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十八般武器全寫好。王煥派人去買兵器,找木工打好架子,拉了幾車土,砸好了地,又搭起了硬頂兒天棚,一切準備就緒。
王煥挨門挨戶去喊:“有願學武藝的,束修不限,去到村公所報名。三天後全到村公所,我領你們去拜師學藝。”
到了正日子,紅馬關帝廟喜氣洋洋,天棚下擺著桌子,祖師牌位,三柱香兩支臘,紅氈子鋪地。王煥帶著足有三十多個小夥子,名單交給仙長,叫一個名字過來一個拜師磕頭。典禮完畢,叫徒弟圍了一個大圈兒,道長坐在椅子上,給弟子們上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