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古之惡來(1 / 2)

“請問這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嗎?”周吉指了指外麵議論紛飛的人群,又指了指窗外四處詢查的官差,像個好奇寶寶一樣等著店小二的答複。

“哦,原來公子是問這事啊?前日,有人殺了錢富春長李永和其夫人,而且人還跑了,真不知道那人怎的如此好本領,李家莊園有很多家丁的呢,還能來去自如。”

富春長李永?著不是典韋殺人逃亡的事件嗎?這李永也真是倒黴遇上了古之惡來,這麼說典韋逃了?那該去哪裏找他?著不是睢陽地界嗎?他怎麼跑這麼遠來殺人?

李永曾任富春長,家中備衛甚為嚴謹。典韋駕車,載著雞酒,偽裝正在等候別人的閑人;當李永府前開門,李永親自出府時,典韋便懷匕首向前截殺李永,並殺李永妻,再慢慢走出來,取出車上刀戟,步行離去。

由於李永的住處靠近集市,整個集市的人都震驚了。雖然有幾百個人追趕典韋,但卻無人敢近。典韋行了四五裏,遇上李永的夥伴,雙方轉戰不久,典韋脫身而去,自此為豪傑之士所賞識。

典韋從小長得健碩,形貌魁梧,膂力驚人,有大誌氣節,性格任俠,經高人指點後練得一手好戟法,典韋,性情憨厚,為人十分豪邁,平日鄉裏鄉村經常管一些不平之事。

典韋有一個同鄉好友劉氏,經常一起喝酒聊天,著劉氏本是一落魄世家子弟,寒窗苦讀十幾年,最後蕩盡家財才托遠親舉薦了一個小縣令當,也就是富春長。

那裏知道千裏跋涉來到了富春,結果這富春長的位置讓李永花錢給捐走了,說的難聽點是花錢買走了,劉氏上任不成,又舉目無親,更是身無分文,走投無路,隻能沿路乞討走回已吾。

最後寄居在一親戚家,做做下人的工作,也幫親戚教教孩童讀書,心裏深深的怨恨上了李永,這劉氏大多時間炮在酒館裏,雖然是文人,卻也豪爽,就這樣與典韋等人喝酒喝成了好友。

當典韋聽到劉氏的遭遇後,當際憤恨不平,揚言要殺了李永為劉氏報怨,大家平日喝酒吹吹牛,談天吐地,說完也就算了,所以大家也就沒往心裏去,那曾想著典韋就是一個直腸子,認準的事就一根筋去做。

次日相聚後友人們發現典韋不見了,到家裏也沒找著人,才緩緩明白這事典韋怕是當真去做了,隨即約好一起前去追趕,能阻止最好,實在不行也好接應下典韋,至少不能讓他橫屍睢陽啊。

典韋來到李家時,發現李家莊園守備森嚴,別說進李府了,就是連莊園的寨門估計都進不去,話說典韋人雖然是耿直憨厚,卻也不傻,多年遊俠,各種騙人的手段還是會一些的,他到集市置換了衣裳,買了些雞酒之物推著獨輪車假扮行腳的商人詐開了寨門。

後來他在李府門口轉悠守了大半天,等到午時恰好李永夫婦準備出門,典韋跟隨了一會人比較稀少時,丟下獨輪車拔出懷中匕首一個健步衝上去截停二人,用匕首殺死了李永,逃跑時李夫人死死抓住他的衣服不放,無奈失手把李夫人也殺了。

當眾家丁反應過來時,典韋已往寨門狂奔,隨即李府也來了很多家丁追趕,在數百人的圍追堵截下,典韋奮力殺出,跑了四五裏路,他的友人也感到,奮力接應典韋逃走。

那這時候的典韋呢?是回到已吾了嗎?還是在逃亡?雖說睢陽已吾分屬兩縣,那也是同屬一郡啊,這出了命案,還是前朝官員,這肯定是要追查的吧?他能躲到哪裏去?周吉心中暗自嘀咕著。

不管了,先去已吾看看吧,看看典韋還有沒有親人啥的,說不定還能碰見,飯後一行人繼續了趕路,有了心事,這次趕路比平時快了一些,因為周吉燒了沿途觀光的心景。

次日中午時分,周吉一行錯過了集市,離已吾還有二十餘裏的路程,幹脆在一山腳下停了下來用些幹糧先充充饑。

一行人正吃著幹糧,“那娃娃,可與某換些吃食?”如洪鍾般的聲音從遠處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