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啪......”這時身後傳來一陣的掌聲。
“小公子年紀雖小,見解卻是非凡啊!在下鍾繇,字元常,敢問公子尊名?”周吉身後那桌站起一青年文人,對周吉拱手道。
鍾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著名書法家、政治家。
鍾繇早年相貌不凡,聰慧過人。曆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後被曹操委以重任,為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勳卓著,以功累遷前軍師。
魏國建立,任大理,又升為相國。曹魏建立後,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職,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時期,與華歆、王朗並為三公。太和四年(230年),鍾繇去世,諡號“成”。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庭廟。
鍾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麵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
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人都曾經潛心鑽研其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鍾王”。南朝庾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為“神品”。
鍾繇?我靠,大名人耶!不會是此鍾繇非彼鍾繇吧?這真的是與王羲之合稱,鍾王,的大書法家嗎?問題是人家從政的能力還是很強的,後麵輔助漢獻帝東歸,幫曹操鎮守關中,軍政一手抓,也是個文武全才了。
最後做官做到廷尉、太尉、太傅,那叫一個牛啊!關鍵人家還有兩個很牛的兒子呢,滅蜀的那位智將鍾會大家都熟悉了吧?對了,就是這位小兒子!就算人家大兒子鍾毓,那也是青州刺史好吧!也是有能力之人了。
周吉恍然大悟,光是記著徐庶是長社人了,怎麼就忘了長社還有這麼一號大人物呢?趕忙躬身施禮“學生周吉,我乃山陽周凡之子,見過鍾先生!”
“嗬嗬,原來是周家公子,果然是人中龍鳳!”周公子不在山陽跟隨你的父親讀書,怎麼會到了此地?
“學生正是經過父親允許前往潁川遊學的,本想前往穎陰荀家求學,現路經長社,便在此盤桓幾日”周吉知道這些士家子弟好麵子,看重禮儀,所以答話很是恭敬。
“哦,那既然周公子是出來遊學的,不若請公子到我府上盤桓幾日如何?繇見公子談吐不凡,見解獨到,繇欲與公子促膝長談!”
哇塞,求之不得的事啊!那也得要保持矜持啊,嘿嘿,心裏偷偷樂!
“這,會不會太過打擾先生的家人呢?”
“無妨!無妨!這平日裏頭還怕請不到貴客呢,不然我也不用跑出來喝酒了不是?你反正也不急在這幾日離開,我與那荀家公子荀彧乃至交好友,回頭你正好幫我帶封書信與他,如何?”見周吉不拒絕,鍾繇甚是高興。
“如此,這般,那學生等就叨擾老師了!”周吉順水而下,也就不再矯情了。
“公子才思敏捷,學問非凡,繇可不敢自以為師,若不嫌棄,稱我一聲元常兄就好!”鍾繇可不是士族子弟,周吉是士族之家,與皇室宗親當年那八駿之一的劉表是世家關係,父親周凡更是更是與劉表等人物同朝為官多年,所以鍾繇也是對周吉相當的客氣。
接下來的日子裏,鍾繇更是欣賞周吉的聰慧,周吉也傾慕鍾繇的才學,兩人一起讀書一起辯論,同吃同住,儼然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了。
在周吉的要求下,兩人每日還跟隨典韋習武一個時辰,鍾繇也很是認同,周吉說的“好的身體是展現抱負的根本”當然周吉一定不會放過這位諧書鼻祖討教書法的機會,雖說現在鍾繇的書法還沒有到大成,那各種字寫的是哪個漂亮啊!那個飄逸啊!有機會學習當然也不會放過。
如此一來,說好的盤桓數日就越拖越長時間了,鍾繇家大業大,也不怕多幾張嘴吃飯,可周吉現在卻坐不住了。
這已到六月中旬,算算時日,在長社已經逗留了兩個月有餘,是時候重新上路了啊!
如果您覺得《假想三國》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83/83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