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大結局(一)(1 / 3)

開皇十六年,春!

西征大軍拿下天幕城。

劉寶平正式稱王,大周平西王。

一個平南王淩長治,一個平西王劉寶平,一南一北,猶如大周兩個門神。

世人都說,這二人皆是大周門戶守將。

劉寶平對此一笑置之。

淩長治很是鬱悶。

他是南疆王,是南疆的主人,不是大周的臣子。

他和大周,沒有附屬關係。

為什麼世人眼睛都瞎,全看都不見。

燕雲歌給淩長治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件。

情真意切,推心置腹,將一切事情都攤開了說。

大周不染指南疆,單憑淩氏一族,得花費多少年時間,才能拿下整個南疆,讓南疆人口十倍,百倍的增加?

五十年?

一百年?

兩百年?

亦或是三百年?

南疆很大很大,高山叢林,部落蠻人,還要麵對海麵上的威脅。

沒有足夠的人口,淩氏一族隻能據守沿海一線,不得寸進。

身後大片大片的土地,白白浪費,說不定有一天就便宜了外人,更強大的敵人。

屆時,淩氏一族必定腹背受敵。

百年基業,還保得住嗎?

這不是危言聳聽。

淩氏一族給南疆帶去了文明,開闊了當地人的眼界。

同時也帶去了野心和征戰殺戮。

按照事物發展規律,遲早,當地土著會出現一位經天緯地之才,統領整個叢林部落,殺光外來者。

建國稱帝,成立一個屬於土著的王國。

屆時,身為外來者的淩氏一族,以及依附他們的人,將迎來滅頂之災。

土著,占據了人口優勢,遍布整個南疆,熟悉地形。

天時地利人和,外加受過教育,有了眼界和文化的土著首領,那後果,用腳趾頭都能想到。

等到那時候,淩氏一族要麼族滅,要麼就是改姓,改成本地土著姓氏,改變文化信仰,徹底融入當地土著。

慘烈!

無論是族滅,還是融入,都隻能稱之為慘烈。

怎麼辦?

最好的辦法,就是趁著土著還沒有成長起來之前,還沒有統一之前,強大自身。

首先就是要增加人口,百倍人口的增加。

在人數上絕對碾壓土著。

接下來,文化同化……

用一座座城池文明,先進文明衝擊土著的信仰……

推進叢林,占領地盤。

從真正意義上占領整個南疆。

這是一個長久的計劃,沒有朝廷的配合,沒有朝廷輸送大量人口,沒有五十年的功夫,難以實現。

改變信仰,改變文化,改變社會,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功夫。

甚至是五六代人。

單靠淩氏一族,靠著那些依附他們的人,不夠。

遠遠不夠。

人太少!

力量太少。

燕雲歌在信件裏麵詢問淩長治,他已經多長時間沒有發兵進攻叢林?

已經多長時間沒有絞殺那些反抗者?

非不願。

而是力有不逮。

叢林太大,戰線太長。

淩長治需要分兵守衛碼頭,守衛城池。

剩下的兵力,深入叢林開戰,顯然不夠。

很可能成為炮灰。

而且,補給線過長,時刻麵臨著被人切斷補給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