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伏羲坊按照技術類別分為了四脈,分別是‘分水’、‘觀山’、‘探淵’、‘淩雲’,有道是‘分水定穴’、‘觀山尋脈’、‘潛淵奪靈’、‘淩雲淘寶’。而牽羊之法可謂能點石成金,一旦泄露,必然引起江湖上的紛爭,所以伏羲一派行事低調而神秘,外人多不得知。可隨著伏羲坊的逐漸沒落,坊中之人多分崩離析,慢慢的,這個世界上便沒了相關的傳聞。
而我也僅僅是偶爾聽我老頭說起來過,具體詳細的我也不知道太多。”
王啞巴點了點頭,道:“不錯,但是最早的時候伏羲坊其實是清朝政府招募的民間尋寶高手組成。他們的工作就是滿世界地尋找各種珍饈寶貝,以上貢獻給皇家。
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清末帝溥儀遜位,隆裕太後接受優待條件,清朝從此滅亡,原本的尋寶班子自然也是散了。但是裏頭的勞動人民經過一代代的經驗傳承,逐漸摸索出了一套尋寶之法,再結合尋金定脈等堪輿之術,方才整理成了一個係統理論。在此基礎上,伏羲坊正式誕生了。
而由於牽羊人是屬於一個極其特殊的職業,所以整個伏羲坊的管理模式就像你說的那樣,是按照古代宗門等級製來進行的。當時清朝剛剛滅亡、國際局勢又十分動蕩,在這樣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因此當時百分之八十五到百分之九十的牽羊人都加入了伏羲坊,一度達到了五百人之多。
人一多管理上難免就會出現麻煩,因此伏羲坊沿用了當年清朝皇家的辦法,將之前的天、靈、地、寶四門改為了四個堂口,每一堂依舊隻能學習四門功課中的一個,怕的就是大家能耐大了之後會出現一些不服管教之人,從而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因為當時局勢動亂,所以一旦違反門規的話懲罰是極其嚴重的。據悉互相偷學其他堂口的牽羊技術乃是第一大罪,被發現者需受淩遲之苦。
淩遲處死,又叫“千刀萬剮”,是我國封建社會死刑中最殘酷的刑罰,說白了就是把犯人零刀碎割,使其極盡痛苦而死,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據民間傳言,“淩遲”處死時,劊子手先在犯人前大肌上割一塊肉拋上天,這叫“祭天肉”;第二刀叫“遮眼罩”,劊子手把犯人頭上的肉皮割開,耷拉下來遮住眼睛,避免犯人與劊子手四目相對。而這樣一共要割多少刀呢?一般來說都是要割兩千多刀,甚至到隻剩骨頭了那犯人還活著,這便是對劊子手刀工的考驗了,不然幾刀下去犯人就因為失血過多而死了的話,那就不叫淩遲了。
空說無憑,據記載明朝末年的大宦官劉瑾就是被淩遲而死的,一共被剮了整整3357刀,先10刀一歇一喝。第一天剮了357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起開刀,一共剮了3天。”再如明朝天啟進士、翰林院庶吉士鄭曼,崇禎年間遭溫體仁誣陷,以“杖母不孝”被“淩遲”處死,剮了3600刀。現在看來這種刑罰實在是慘無人道,可又不得不說威懾力實在大。最早時候為宮裏服務的時候有法律做保障,所以各堂的人不敢私通學習,即使有個別兩個的也是立馬人頭落地。而清王朝覆滅後大家也就膽子大了起來,伏羲坊成立不久就出現了各堂弟子互相學習對方功課的事件,結果當真被淩遲了,雖然技術不佳,僅僅398刀就死了,可卻令整個坊的人都噤若寒蟬,此後再無此事發生。
每個堂都有堂主,堂主可以學習本堂最高的秘笈,可其他堂的技術仍舊是界限。幾百人中唯一一個可以學習四堂功課的人,便是每任伏羲坊的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