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走鋼索的人(1 / 2)

很快,高考了。

之所以出現這個“很快”,是因為我不想再浪費腦力去回憶那份心酸與痛苦。作為一個過來人告訴你,高考前不存在什麼熱血拚搏、努力奮鬥,電影裏都是騙人的。我們所擁有的,隻是日複一日的勞累與刻板。

或許你很想用這份辛苦來感動自己,在深夜裏寫進青春日記。但你甚至連哭訴的力氣都沒有,你害怕自己轟然崩潰後爬不起來,影響這場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

重壓之下,每一步都像是走在鋼索上。我不想再用獨木橋形容高考,因為過獨木橋太過容易。

我忽然想到一個絕妙的形容方式,那就是走鋼索。

高中三年,就像是學了三年走鋼索的小醜。無數次跌落鑄就了走鋼索的輕巧熟練,隻為等待最後一次,因為這一次你將登上人生中最重要的舞台。

三年的準備,隻為這一刻。

三年下來,你已經表演了無數次的鋼索,有失敗也有成功。不過之前那些成功與失敗都不重要,大不了重頭來過。可這一次不同,地麵上沒有海綿墊,摔下去就是粉身碎骨,這一次,是最後一次。

成功了,功成名就,掌聲響起。

失敗了,萬丈深淵,一片唏噓。

我與林佳喻還是兢兢戰戰地準備高考,不敢有絲毫鬆懈。

每天做不完的試卷,背不完的政治曆史,識不完的世界地圖。勿忘曆史,偉大人物是值得銘記的,這個我理解;緊跟時代潮流,牢記黨的教誨,這個我也理解;可我為什麼要去記住一個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去的地方的氣候呢?

詩經楚辭在晨讀課上一直背著,直到筋疲力盡,直到那些字詞看起來一點美感都沒有。孔子與屈原以及那些古人,如果知道自己嘔心瀝血寫下的詞句被當代的青年男女在每個早晨含糊不清、囫圇吞棗地背下去,該有多麼難過?

“d”“t”“test”總也分不清。“奮鬥”“內容”和“競爭”有什麼關係?這三個單詞我背了三年,選擇題卻每每做錯。由此可見,記憶力是個很不靠譜的東西。

綜上,可見在我們青春時代最寶貴的三年裏麵,都在做著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

我將這些抱怨給林佳喻聽,林佳喻回答我:人生中很多事情都是沒有意義的啊。語氣像極了沈佳宜。

在林媽媽的“囑咐”下,我每晚都會送林佳喻回家。

站定,親吻,揮手,告別。

最重要不是我在意什麼,重要的是她在意什麼。她在意高考,她要去北京。於是,我當然一往無前。

在一個猝不及防的下午,班主任通知我們拍畢業照。

那是一個雲層厚重的下午,太陽時而出現時而消失。我們在一節自習課上被班主任喊下樓,站在教學樓的階梯上,拍了高中時代的最後一張集體大合照。

我跟範哲林站在隊伍的最後麵,說著冷笑話,林佳喻站在我的左前方擺弄著劉海。這時,攝影師喊了聲“準備,喊茄子!”,於是高二三班的全體同學發出一陣有氣無力的聲音,一陣低沉壓抑的“茄子”聲。在快門響起的那一刻,我扮了張鬼臉,左手揪住了林佳喻的馬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