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六的夏天,小王莊村的村民們和知青相處了近十年,他們一起度過了最艱苦的歲月,一起修建了河東省七十年代耗費人力物力最大的淮水河工程。
但在有可能開放高考的消息麵前,知青們猶豫了,老鄉們開始擔心起來,信任變成了一道攔在很多與知青結合的家庭麵前的一道天塹。
雲祈有些頭疼,老謝頭兒坐在桌子旁邊,謝愛國坐在另一側。她的手上拿著一張名單,上麵幾乎涵蓋了來到小王莊村接受再教育的所有知青。
與村民結合的知青們想要參加考試,結果受到了家人的阻攔。
知青夫妻也因為考試名額一事發生了爭端,政策還不明確,但兩個知青都去複習參加考試顯然是不現實的,誰參加勞動,誰專心複習,兩人之中十有八九都得有人做出犧牲。何況,很多家庭還有孩子的問題。
謝愛國已經卸任了,但是在這個問題上,鐵力顯然是不能服眾的。所以鐵力在謝六指的指點下,迅速地找到了謝愛國出山。
謝愛國哪怕已經卸任,但他當了這麼多年的村大隊,心裏自然有一份責任。他二話不說地接過了鐵力擬出的村裏可以參加考試的名單。
讀書是好事情,謝愛國一直都知道,他那個年代還可以跟著縣城不時來村裏掃盲的辦事員學上幾個大字,到了謝小樹這個年紀,村裏的小學也建起來了。隻是可惜,小學上完,初中還沒有批下來,就聽說縣城裏麵停學了。
如今有了上大學的機會,謝愛國也讓謝愛華幫忙收集資料,看看謝小樹有沒有再進一步的可能。
在鐵力擬定的名單上,年齡是第一條線,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強,十六七歲的小學畢業的男娃,被鐵力寫在了前麵。而後是家庭,單身知青優先;最後是家庭糾紛比較嚴重的那些。
雲祈直接跳過了前麵的名單,從最後一頁看起,以林青風為首的名單上,大多數村民的家裏還是明理的,少數幾個倒是甚是難纏,連雲祈都為之頭疼。
但是一味的堵也不是辦法。
雲祈道,“謝叔陪我走走這幾家吧!謝老四家這種典型我們應該推廣,但是村民的感受我們也要考慮在內!知青們的意見固然重要,但我們村大隊還是要為村民做主的。至於這次傳來的隻是消息,但這種消息的傳播應該讓我們的幹部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主席同誌說了,活到老,學到老。小學那邊,讓鐵力抓點緊。在不耽誤夏忙的情況下,咱們村大隊要協助知青們,做好複習安排,盡可能為他們提供好的條件。畢竟將來能走出幾個大學生,咱們大隊麵子也有光。”
雲祈這番話,說的謝愛國連連點頭。
“對,就是雲丫頭這個意思。隻是如今雲丫頭的水平也越來越高,我們當了這麼多年的隊長,也沒能琢磨出這麼幾個意思。”
雲祈的話基本定下了處理的調子。
老謝頭兒也跟著對謝愛國說道,“你瞧,這老一輩兒人還是說的的有道理,這壞事不一定是壞事,這好事兒也不一定是好事兒。能跟咱們村子裏處的好的後生,以後也肯定處的好。有了那外心的,擋也擋不住。”
雲祈知道老謝頭兒這是在說像林青風那樣想要離開的知青,老一輩人的眼裏還是希望村裏的年輕人出去了,學到了東西,能夠回來。
但是雲祈知道自家的事情,小王莊村就這麼大,林青風這種心裏裝著大世界的人,將來能在小王莊村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就足以讓村民們受益。
至於想要吸引更多有本事的人來,還得村子的實力過硬。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
雲祈沒辦法一下子改變老人家固有的觀念,她隻說道,“老叔,趁著村裏的知青還在,他們不是想複習考試嘛!就讓他們輪流上課抵公分,讓這名單前麵的孩子全部去上課。咱們小王莊村現在不缺吃不缺喝的,沒道理不讓孩子讀書!讓這些知青如了願,也就不鬧事了。”
這一想法也讓老謝頭兒和謝愛國十分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