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的海麵上,南華海軍第二艦隊的艦船停泊在海中央,並沒有進入衝繩海軍基地。此處距離琉球群島僅僅一百多海裏。這一次是南華海軍的決定性一戰,而取決於戰役的勝利與否看海軍的。
嚴純正站在旗艦華山號上,臉色陰沉。他本來應該指揮全部艦隊,可最後總統親自安排,南華海軍分開作戰。他帶領第二艦隊防禦衝繩島,邢偉業帶領第一艦隊迎戰日軍第1航空艦隊,這讓他心裏不舒服。理由是什麼?雖然很充分,但是他並不相信。
翟勤的說法,當然是冠冕堂皇。根據南華軍事指揮條例,第一指揮官嚴謹親臨一線,防止出現意外。戰場槍彈不認識你是什麼指揮官和士兵。還有,軍事作戰中,摧毀對方的軍事指揮係統,打擊中樞機構是最常規的作戰。
一個國家,一個軍事團體,第一指揮官都是中樞神經係統,也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象征。一旦軍事指揮官被消滅,對整個戰場和戰爭是沉重的打擊。
這一次的海戰,關係到對日戰爭的成敗。總參謀部決定海軍艦隊由嚴純正親自帶隊指揮。邢偉業當然是很失望,因為本來是應該他指揮的。第一艦隊的幾次作戰,都是邢偉業指揮,可嚴純正卻是這一次的指揮官。
誰都明白,這一戰的關鍵性和重要性,勝利之後也就是名揚四海。翟勤明白這樣安排的危害性,第一會打擊邢偉業的積極性,第二也會影響到今後的團結和合作。但作為戰時指揮機關的總參謀部,已經下達作戰命令,翟勤也無法改變這種決定。
作為翟勤,曆時了七年的指揮作戰,還第一次考慮人事任命問題,這讓他心情有些煩躁,但是他不能不解決。
翟勤怎麼和沈方輝研究的嚴純正不知道,但最後還是邢偉業指揮第一艦隊,他變成指揮第二艦隊防禦衝繩島。失去這一次指揮海上決戰的機會,嚴純正心裏十分不舒服,臉色也十分難看。身邊的人,都以為司令是因為作戰問題,一個個都很小心謹慎。
對這個調整,既有指揮做作戰的原因,也有形勢變化的原因。日軍艦隊已經離開九州,彙同三個地方的陸軍運兵船,共計上千艘軍艦和運輸船,浩浩蕩蕩的一個龐大艦隊,向衝繩島駛來。
古賀峰一大將也很謹慎,對南華是關鍵一戰,對日本是存亡之戰。海上戰鬥失敗,意味著日本將徹底失去海上的權利。對一個以海洋為主的島國,失去製海權意味著什麼,還有比他更清楚的人嗎?
日本九州到琉球群島的南部衝繩島,距離是不到一千公裏,超過了日軍飛機的作戰距離。空軍對艦隊隻能提供一半距離的保護,依靠的還是海軍艦載機的作戰。
這一次作戰是海軍原來的第5航空艦隊司令細萱戊子郎海軍中將。他是日軍海軍一直在輕津海峽防禦本土的艦隊司令,主要是針對遠東蘇聯太平洋艦隊。
因為蘇聯太平洋艦隊沒有航空母艦,他們的方向在大西洋和德國作戰,對日本方麵沒什麼威脅,所以細萱戊子郎中將不是航空艦隊方麵的指揮人才。
山本五**將擔任聯合艦隊司令的時候,他是十分相信海上航空艦隊的力量,依賴著空軍飛機的作戰能力,相信遠程打擊。對於巨艦大炮的近距離作戰,認為已經淘汰了,未來的海戰是航空艦隊超視覺戰鬥。像細萱戊子郎這樣的軍艦指揮官也就不受重視。
可山本五十六死在太平洋上,出任聯合艦隊司令的竟然是很不出名的古賀峰一。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時候,古賀峰一還是中國方麵的艦隊司令。但他和海軍軍令部長永野修身的關係很好,也很海軍大臣米內光政私交不錯,在海軍指揮上也很有能力,所以他越過很多人,一躍成為日本聯合艦隊司令。
相信巨艦大炮,相信海軍還是靠著戰列艦和重巡洋艦稱霸天下的古賀峰一上台,當然是重用和他思想一樣的細萱戊子郎中將這樣的將領。特別是細萱戊子郎得到首相東條英機的賞識。
所以這一次的決戰是他出任第1航空艦隊司令。但不管是永野修身,還是現任海軍大臣島田繁太郎都十分擔心,他們知道這一戰的關鍵性,日本不能失敗。雖然力量上超過南華一倍還多,可接連的失敗,讓日本也失去必勝的信心。
為了加強海軍指揮,把海軍軍令部次官,伊藤整一中將任命為第1航空艦隊參謀長。
伊藤整一是飛行員出身,他對航空兵有深刻的認識,可以彌補細萱戊子郎的不足。因為兩人都是中將,也可以起到限製作用。
對於參謀本部的安排,看著是很全麵,其實當宣布命令的時候,兩個人都不滿意。細萱戊子郎中將認為並不信任他,也有些瞧不起他,這一定是島田繁太郎的主意。
可伊藤整一也十分不滿,都是中將,細萱戊子郎根本沒有指揮過航空艦隊,他根本不懂飛機。既然知道為什麼讓他擔任艦隊司令?要是重視航空飛機的作用,為什麼不讓自己指揮,而是給他當參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