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火拚(二)(2 / 3)

羅斯福這是一盤很大的棋,根本不是翟勤什麼也不知道的情況下可以想明白的。

美國戰略委員會,總統有一個智囊團,那是幾十個集中了各學科領域的尖端人才和政治家組成的團體,他們在替羅斯福想主意,給出戰略計劃。翟勤隻是一個人,他就算是頭腦過人又怎麼?可能是集體智慧的對手嗎?就算是翟勤現在想建立一個智囊團,也沒有這方麵的人才。

在軍事作戰上,日本不如南華也是這個道理。翟勤的軍事指揮一直不是一個人,而是總參謀部,這也是集體的智慧。單獨一個司令哪能是一大群人的對手,所以南華每一次作戰,翟勤給出的隻是一個戰略方向,最後完成作戰計劃的是參謀部的幾十人。這就是南華軍事作戰很少有漏洞,很多地方都能提前準備好。一旦發動進攻都是致命一擊,日軍再想反映過來已不可能。

南華在國家政治外交各方麵,顯然還沒有這個能力。政府方麵也達到了集體智慧的程度,蔣鳳奇有一個強大的政務院和下屬機構,同時有參議院。所以南華行政上也很少出問題,一直快速發展,平穩過渡。唯一的是南華沒有高級政治家,特別是處理國際關係上的人才。

這也就是翟勤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的問題。還有一點翟勤根本沒有想過,那就是他知道未來的變化,知道蔣介石不是對手,被打回台灣,美蘇進行了五十年的冷戰。但羅斯福不知道,他不是穿越者,他怎麼知道支持的蔣介石根本不堪一擊,三年都沒用上就全麵失敗。

羅斯福又怎麼知道他自己四五年就會死去,又怎麼知道杜魯門發動的朝鮮戰爭會沒有勝利,又怎麼知道中國會改革開放,三十年進入強國的行列?這些羅斯福都不知道,他的安排是出於頭腦和戰略家的思維進行的安排。

翟勤卻是因為知道結果,所以他實在想不明白美國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同意讓蘇聯出兵,從而限製南華起來。

就是翟勤想不明白,他命令葛壯南情局加大力量,一定要弄到美國方麵的詳細情報,特別是雅爾塔會議的詳細內容,一麵讓沈方輝把海軍分開,打一場保守的戰鬥,不要想著一下把日本打滅。美國沒有全麵占領日本的能力前,是不會讓南華單獨取得勝利的,關鍵時刻肯定會插一腳。

但美國會怎麼插,翟勤不知道。美國公開幫著日本和南華打?翟勤相信不會。唯一的可能是美國突然發力向日本全麵進攻,不等南華攻占日本,美國已在東京登陸了。

所以今天南華的努力,可能是為別人做嫁衣,最後上轎的卻不是南華。翟勤思考的結果顯示南華也無能力獨吞下日本。

本著利益均沾的原則,不抓魚,攪混水的方式,翟勤也不會讓美國獨占日本。

南華要保持軍力,保有和美國一爭長短的能力,不能傻乎乎的一心想打敗日本,最後什麼也得不。這一次美國開會,把南華排除在外就是證明。

如果南華不把日本打這麼慘,不奪取台灣,迫使讓日本撤軍,美國還得用上南華,不敢把翟勤撇出開外。

台灣被占領,日本發現了失敗的可能,主動撤軍,讓美國發現南華沒用了,作壁上觀,坐著等現成的。可翟勤急於結束戰爭,又占領了衝繩島,引來日軍大規模反撲。

那美國更不著急了,看出機會的美國召開了戰後處理會議。這樣的會議沒有正在和日本戰鬥的南華參加,既不正常也不公平。

痛定思痛讓翟勤明白過來,就是自己的急於求成,成全了羅斯福。直到今天他才明白國際爭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能一步到位的。

美國拖垮蘇聯,用了五十年時間,中國想崛起也得用三十、五十年,翟勤想三兩年完成南華崛起,既異想天開也有些狂妄自大。想弄一個良好的環境不是短時間的事,和日本這場戰爭不是短時間能結束的,應該是一個長遠的戰略。

初步有了想法的翟勤正好碰上海軍人事上任命的問題,借著戰略調整機會,把戰術改變了,放緩了戰爭的進程。這是一個重大的調整,我得不到,別人也別想得到,翟勤現在終於明白了一個為什麼?

擱置爭議,留到有能力解決的時候再解決。現在沒能力,非要解決,可能看著是得到了一點好處,但從長遠上,失去的好處更多。美國用日本牽製中國和南華,遏製蘇聯,翟勤為什麼不利用日本遏製美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