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雅爾塔會議,日本的情報機構也不是一點消息得不到,隻是沒有南華知道的詳細而已。對於美英蘇三國的軍事會談,日本方麵當然認為是針對德國。日本已通過外交手段向美國表示,日本會退出東南亞以及南太平洋地區,把他們損失巨大兵力占領的這些地方拱手讓給美國,也把東南亞很多地方讓給英國。這兩家都保持了沉默,不再支持南華的作戰。
日本從中國撤軍向東北增加兵力,迫使蘇聯向遠東地區增加兵力,牽製了蘇聯的西線作戰,無論哪個方麵,都對美國有利,所以日本內閣認為美國方麵是沒問題的。他們把戰略重心轉向了歐洲,日本隻要打敗南華,亞洲局勢就會穩定。有中國東北,有朝鮮,日本會很快恢複過來。
無論是東條英機還是內閣成員,都覺得這個戰略毫無問題,日本不但躲過了滅頂之災,從而能永遠霸住朝鮮和中國東北。
日本人的短視是曆來的,他們怎麼會明白美國的長遠戰略,所以他不再擔心英美兩國,把精力全都用在對抗南華身上。
這次組成聯合艦隊,出動這樣龐大的力量,想一舉奪回衝繩島,同時打敗南華,取得勝利。如果南華失敗,日本還是軍事強國,亞洲,日本還是老大。
山杉元大將這次的戰略挽救了日本,所以他也有些躊躇滿誌。隻要這一次戰役勝利,他也就奠定了無上的地位。也一改過於擔憂的神情,顯得有些高興。
日本無論是軍方還是政府,上下都充滿了樂觀的想法,但翟勤要比日本了解美英蘇三國,他的後世經曆了解更清楚的是長遠戰略,當然明白雅爾塔會議並不是單純的處理德國問題。
有一點翟勤一直沒有想透,蘇聯和**是一個陣營的,蘇聯是絕對不會希望蔣介石勝利。雖然**並不聽話,但總比聽美國的蔣介石強。
羅斯福為什麼會希望蘇聯出兵呢?那不是幫著蘇聯嗎?如果是原來的曆史,美國從太平洋進攻損失巨大,讓他們擔心戰爭進程,美國損失不起,才用中國的利益換取蘇聯出兵。可由於南華的出現,美國已不用全力進攻,日軍在撤退,美國可以輕鬆取得勝利,為什麼還非讓蘇聯出兵呢?這是翟勤一直沒有弄明白的問題。
陷入這個局麵是因為翟勤的快速進攻,迫使日本主動撤軍,讓美國不再用蘇聯出兵。可自己這樣做了,美國還是沒有改變,這是為什麼?翟勤想破腦袋他也沒有想明白為什麼。
他沒有想明白為什麼,但美國想徹底打敗日本,控製日本,遏製蘇聯的意圖明顯。翟勤決定這一戰有所保留,不能把日本打太慘,那樣南華也會損失巨大。那就幹脆有所保留的戰鬥,不能花大的代價,把日本打殘,讓美國輕鬆取得勝利。
翟勤決定用蠶食的辦法,一點點向日本靠攏,讓美國發現的時候,南華可以快速進攻,和美國平分江山,反正他也無能力阻止蘇聯出兵。
翟勤隻是根據後世自己知道的曆史推算,他並不詳細的知道雅爾塔會議內容。美國為什麼讓蘇聯出兵,翟勤想不明白。
有一點他沒有想,政治遠見和戰略頭腦,後來的學習鍛煉確實可以讓人進步,但怎麼不也不如天賦。翟勤並非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他了解曆史走向,更清楚對日本的戰爭進程,所以處處占先機,才會不斷勝利。
要是比真實的政治戰略頭腦,他可以說比羅斯福這些人差很遠。美國的戰略思想並非是一個短期的目標,他們也不會滿足於小恩小惠和得到一點小便宜。美國的戰略是全球戰略,高度上比翟勤高明不知道多少倍。
翟勤最大的目標不過是打敗日本,給中國崛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說明白他就是想當亞洲的老大和美國抗衡。但美國的是全球戰略目標,是全世界,這是不一樣高度考慮問題,當然不一樣。
對於雅爾塔會議,杜魯門同樣問過羅斯福為什麼要讓蘇聯出兵,**和蘇聯畢竟是一個陣營的。
但羅斯福的回答讓杜魯門明白過來,國際準則是製衡不是消滅,是管製不是控製。蘇聯的戰略思想是控製,他們想控製世界,那是不可能的。美國的方式是管理世界,不是占有世界。這是完全不同的思想,當然就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蘇聯能真正控製**嗎?顯然不能。斯大林也不會傻到讓中國真正強大起來,那對蘇聯也是嚴重威脅。他幫助**也是有限度的,所以羅斯福不擔心。
日本在中國有百萬之眾,蘇聯投入少量的軍隊根本勝不了,蘇聯必然要盡最大努力。這樣取得歐洲勝利的蘇聯還會陷入亞洲的戰場,這樣才會和美國處於一個起跑線上。美國沒有從戰爭中解脫出來,也不會讓蘇聯安心發展。日本在遠東牽製蘇聯兵力,必然讓蘇聯減弱對歐洲的勢力擴張,同時牽製日本軍隊可以讓美國輕鬆占領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