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快的過去,南華發動了對琉球北部三個大島嶼的進攻,但他的影響卻不大,那是因為並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戰鬥,也沒有什麼成群結隊的飛機進行空戰,也沒有海軍的大艦隊作戰。
南華官方對外新聞發布會也沒有像以前一樣高調宣傳,對這一次的軍事行動保持很低調的行為。對於記者的提問,南華給予回答的也是很模糊,讓不了解情況的人都很納悶。南華一直在新聞上是很開明的,用翟勤對新聞部門的指示中,引用了一句中國古語“事無不可對人言”。
但這一次南華一改過去的行為,而是保持了神秘感。越是這樣,讓有第二間諜之稱的記者越是想弄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由於不透明,當然是什麼版本的猜測都有。但有一件事是真實的,那就是南華展開對北部島嶼的進攻,開始向日本本土靠近。
但戰鬥報告和進度卻一直沒有公布。對於日本來說,琉球群島丟失已然無能力奪回,對日本政府是沉重的打擊。他們不知道怎麼安撫民眾,不知道怎麼麵對本國內部的反戰人員和反戰組織,還有那些有政治野心的黨派。
東條英機這個始作俑者,太平洋戰爭的策劃和堅定執行者,已然成為失敗的替罪羊。內閣和軍方那些一開始反對發動對美國戰爭的人,全部都把矛頭對準了他,認為他應該負責。
這就是日本人這種無恥的行為,當戰爭發動的時候,一個個都表現出歇斯底裏的狂熱。但麵臨失敗的時候,又都不要臉的轉過來,說自己反對的,而是東條英機策劃發動的太平洋戰爭。可是,沒人想過,如果不是上下都支持,東條英機自己說了算嗎?他能越過天皇,越過內閣,越過軍方,自己發動一場戰爭嗎?可是,臨近失敗的時候,所有人都在尋找替罪羊,東條英機這個首相就成為眾矢之的。
很多內閣成員都無恥的忽略了一個人,那就是戰爭的真正罪魁禍首,天皇裕仁。而天皇也無恥不要臉的把頭縮回去,就好像他真的不問政府事情,是一個牌位和國家象征一樣,把責任全部推到了內閣和政府方麵。日本無論是政府還是軍方,是沒人敢指責天皇的,他們在內部首先開始維護天皇。但是罪責總得有人承擔,這樣,東條英機這個首相成為最大的替罪羊。
就是如此的內部情況,讓日本怎麼敢對外宣傳發生在德之島和大島上的戰鬥?既然南華都不宣傳,日本當然繼續實行他的愚民政策,給日本人灌輸的是他們被南華侵略了,要如何保衛國家,堅決抵抗南華的入侵。對奄美大島南部,大島上的戰鬥,一個字也不說。
日本民眾能知道一點的隻有從各個外國電台知道一些情況,但是獨裁的軍方政府,當然不會讓人知道真相。這樣誰都不說,所以發生在琉球三個大島嶼上的戰鬥,也隻有參戰的雙方軍隊知道。
登上島嶼的南華108師408旅自己明白戰鬥什麼樣。在周少奎看來很輕鬆的戰鬥,可是真正打起來他才知道,總參謀部一再提醒,要注意日本人是堅決頑強的,要防止他們的寧死不投降,堅決抵抗到底。但進行作戰的一個旅,兩個團還是有些輕敵了,第一天的戰鬥就不是太順利。
日軍就跟一群瘋子一樣,他們表現出的頑強超出了周少奎的預料。這是陣地攻防戰,也是山地叢林戰,更是坑道和暗堡的爭奪戰。日軍一個旅團五個大隊七千來人,南華一個旅,三個團五千多人,雙方在一個幾百平方公裏的海島上,開始了殊死的戰鬥。四周是大海,在山林、溝壑、水溪進行一場又一場的小規模戰鬥,南華在逐一清理日軍的防禦工事。
但日軍的頑強也超乎想象,他們麵對著強大的進攻和先進的武器堅決不後退。一天一夜的戰鬥,讓雙方都筋疲力盡,損失也不小,日軍傷亡更多。周少奎不知道進攻其它兩個島嶼的戰鬥如何,但在大島之上,他才真的領教了日軍的頑強和不怕死。
對日軍士兵來說,他們認為是守衛國土,武士道精神,忠於天皇的信念,讓他們無視生死,身上纏著手榴彈,端著刺刀,在和南華軍拚命,不行就進行自殺式進攻。
但南華軍大部分是中國人,都對日本有著刻骨的仇恨。
南華建立的時間太短,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兵,內心深處都沒把自己當外國人,他們還是中國人。南華舉國上下在翟勤的有意引導下,文字、語言、服飾、生活習慣,一切都盡力的漢化,很多帶有民族色彩的節日都非常受重視。這樣的氛圍,隨著漢族人口的增加,不斷的在消除東南半島本來就不完善的文化和民族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