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陸炳一起回到家,外書房內陸炳向朱恒講述了此次同去廣西的原因。
原來王守仁前些年先是平亂江西,後又平定寧王叛亂,可謂功績赫赫。等他將要回北京,楊廷和與百官忌憚他的功績,想盡辦法不給他慶功,極力打壓。後來還是想盡一切辦法把他弄到南京當了個兵部尚書。就連王守仁的手下都沒一個受到封賞加官的。王守仁氣的不行,我這麼大的功勞,居然對我這樣,下麵人都寒心了。不肯受官,要回家種田去。正逢王華去世,王守仁回家丁憂,也得自在,不用受那些人的氣。
前些日子嘉靖收到了兩廣總督的姚鏌的急報,廣西思恩、田州的土酋盧蘇、王受造反,姚鏌鎮壓不了,向朝廷求助。
大朝會上,嘉靖問百官何人可以勝任前去平叛,眾人隻想得出王守仁一人可擔此任。此時朝中楊廷和已經歸省,王守仁想想算了,也就接受了回京複職。
謝遷與王華是同鄉,又是從小玩到大的好友,此時肯定是要幫王守仁一把的。他考慮到朝中依然有許多楊廷和的舊部,擔心王守仁再次被打壓。
於是向j嘉靖提議讓王守仁官複原職,為南京兵部尚書,並賜他鐵券。嘉靖同意後謝遷又再次要求,此次廣西平亂,希望王守仁能兼任兩廣總督並加左都禦史。給他最大的權利,幫助他平亂。嘉靖再次同意。
最後謝遷認為王守仁出馬一定能平亂成功,但是等他回來,朝中肯定又要想方設法打壓迫害於他。所以他想到,把朱恒綁到王守仁的船上,將來事情會簡單些。
所以又一次建議任朱恒為僉都禦史,陪同王守仁前去平亂。此為一石二鳥之策,一來保護了王守仁,二來又能讓朱恒掙點功績,回京後好升職。嘉靖對此自然樂意,隻是又要與朱恒分別很是不舍。
朱恒了解了來龍去脈後,思考了許久。他知道這活很累,廣西潮濕悶熱,山路崎嶇,和江南比起來簡直是個地獄。但是能幫助王守仁,幫助嘉靖他也不會推辭。
陸炳又告訴朱恒,到時候要小心現今首輔張璁。雖然有謝遷頂著,他不能如何,但是此人也是喜歡政治鬥爭的主。
當初張璁投機,下對了注,在大禮儀的鬥爭中始終投向嘉靖這邊,短短幾年從南京禮部主事,當上了首輔。朝堂中的百官,包括陸炳都是看不起這種政治投機者的。
但是嘉靖喜歡啊,在嘉靖最需要支持的時候,張璁及時伸出了援手。所以也注定了張璁今後的官路一馬平川。
雖然張璁當上首輔後也放了三把火,做了些改革措施。但是畢竟根基太淺,被下麵反彈的力量給搞黃了。
而且此人很擔心有人更受嘉靖賞識而使得自己失寵,所以這兩年幾乎都是在搞各種政治鬥爭,並在朝中扶植親信。
陸炳擔心張璁不知道朱恒的背景,到時候兩人終有一戰。
朱恒心裏有數後,兩人並沒有多談,隻是等著嘉靖的聖旨下來後出發。
誰知嘉靖的旨意來的這麼快,第二天就到了。嘉靖乃詔王守仁以原官兼左都禦史,總督兩廣兼巡撫,朱恒任僉都禦史,即日出發評判廣西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