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恒得了旨意,馬上前去拜會王守仁,表示自己已經做好準備,隨時可以出發,悉聽尊便。
王守仁也是個做事爽氣的,讓朱恒準備好後日出發,這兩天他要去兵部把後勤等事宜弄好。特別是要了幾尊神武大炮。
陸炳又把朱七派給了朱恒,外帶多了一百名錦衣衛陪同。既能保護朱恒,又可以在必要時幫朱恒做事。朱恒還是帶上了他的一千護衛,這是他最信任的部隊。廣西之行,前路險惡,當然需要這支忠誠的力量保護自己。
就這樣,二人在臘月小年之日,踏上了南去平叛之路。二人也沒什麼東西可帶,輕裝簡行。隻是朱恒很好奇從來京路上,現在去廣西王守仁都帶著一個大鐵箱。
路上朱恒詢問裏麵裝的什麼。王守仁告訴朱恒這是這些年來他所寫心學的心得等書,十分重要,所以必須帶在身上。空餘時間經常翻看,有所感悟可以立即記錄。
這個春節就是在南去的路上過的,一晃眼一個多月過去了,二人千裏跋涉抵達了潯州。巡按禦史石金定日盼夜盼總算把王守仁給等到了。
自從姚鏌去任後,流官府裏已經沒人主事,亂的不成樣子。這下兩廣總督兼巡撫的到來,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很多事情需要他做主拍板。
王守仁馬不停蹄的來到行署,立即召開會議聽取現在叛亂的情況。了解完情況後眾人離去,王守仁陷入了苦思冥想中。
過了許久才問到朱恒:“你對如今的局勢如何看法?”
朱恒知道他在考驗自己,不假思索地回答:“情況並不如何糟糕,處理的好自然可以輕鬆化解。盧王二人之事容易,但是山裏那些霍亂數十年的土匪難辦啊。”
王守仁眼睛一亮,又問:“對於盧蘇、王受之事,我等該如何下手?”
朱恒回答道:“最好的辦法就是前去安撫,並不需要大兵壓境,那樣反而會適得其反。
我看此二人皆為土酋,對於大明有著天然的敬畏之心,還是願意依附在大明統治之下的。此次造反,必定是原流官知府逼得他們不得不反。
若大人此次前去,隻帶少許護衛,以示誠意,其二人必定願意投降。則廣西叛亂自當平定。
招降後應該稟報朝廷,依然封受二人土司之職,可杜絕今後叛亂的再次發生。再設流官知府以管理兩廣各土司。”
王守仁再問:“接受二人投降,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朱恒回答說:“不用一兵一卒招降二酋,以彰大明之威嚴。並暗示其他土酋,與朝廷做對是沒出路的。其二,招降二酋後,讓他們做向導,威逼利誘,步步為營,深入大山勦滅匪徒。”
王守仁滿意地說:“好一個朱慎行,想的和老夫一摸一樣,你對局勢的把握與人心的揣摩已經有了很高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