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八百裏加急,大藤峽大捷的戰報很快就傳到了兵部。兵部尚書伍文定收到戰報又是喜又是憂。
喜的是如此大捷嘉靖肯定開心,兵部也會有獎賞,自己這個兵部尚書免不了被嘉賞賜一番。憂的是王守仁的奇功威脅到了自己剛剛坐上的位置,這個不得不考慮啊。
年後嘉靖下旨,右都禦史伍文定為兵部尚書提督軍務,兵部侍郎梁材督理糧儲,討雲南叛蠻。雲南叛亂至今未平,損兵折將倒是不少。
再看看王守仁的戰報,不費一兵一卒平定盧蘇王受叛亂。以夷製夷,摧枯拉朽般地迅速解決盤恒數十年的瑤賊。
這兩相對比真的是太刺眼了。伍文定立即將戰報送到文淵閣,給首輔張璁。自己是張璁提拔上來的,肯定要和他通個氣。
同一時間,錦衣衛的密信已經到了陸炳手中。這廣西大捷戰功中也有朱恒的一份,陸炳立即進宮,將喜訊告訴嘉靖。
嘉靖得知戰報連聲叫好。最近因為山西河南地震,他被百官上奏,要他做自我批評,以求得老天爺的寬恕。把他弄的頭疼不已,如今總算有了個好消息,可以轉移下百官的注意了,那自己的壓力自然也會小許多。
嘉靖從來沒想到過,當個皇帝如此之累。雖然是皇帝,但是也不是什麼事情都能說的算的,還要每日與百官鬥智鬥勇。
這當大官的一個比一個精明狡猾,每天要和他們鬥智鬥勇,真的是心力憔悴,哪裏有在陸安時那麼逍遙自在。真懷念陸安的生活。
陸炳對嘉靖提到了朱恒對於廣西大捷的消息傳到朝中,百官的態度與打壓功績的疑慮。嘉靖又陷入了苦思。王守仁上次被打壓,雖然不關自己的事,但是這次不同。
是自己請王守仁出山的,人家還為自己把事情做的這麼漂亮,一定要重重地賞,否則會寒了人心。這樣也能體現出自己用人之名。而且這份功勞朱恒也有份,自然可不能虧待他了,也為朱恒今後的升官打好基礎,到時候有個由頭,多些政績。
相信消息已經到了兵部甚至內閣,嘉靖就等著百官們的反應了。
另一頭,伍文定來到文淵閣,正巧吏部尚書桂萼也在。將戰報給了張璁,現在邊上不語。張璁看著戰報直皺眉頭,桂萼心想這下完了,廣西平叛未成,這可如何是好。
誰知張璁看完戰報後皺著眉頭說:“好一個王守仁,果然名不虛傳。休息了那麼多年,重新出山居然還沒生鏽。”
桂萼聽了倒是心裏放鬆了下來。隻聽張璁又道:“這王守仁先平江西,再平寧王,現今又平了廣西。這功勞如此之大,看來免不了要入閣了。一旦入閣,就擋著你的路了子實。”
張璁與桂萼自嘉靖元年開始就禮儀之爭,為嘉靖搖旗呐喊。等到嘉靖取得鬥爭勝利後,二人也開始品嚐勝利的果實了。短短幾年間,從南京禮部主事,一個成了內閣首輔,一個當了吏部尚書。
雖說得到嘉靖賞識與感謝,但是兩人的升遷之路也是一路鬥爭過來的。當他們回到北京,麵對的是數以百計看不起這兩個投機倒把的官員。朝裏還有像楊廷和這樣的領袖存在。
兩人一麵取得嘉靖的支持與信任,另一方麵拉攏人手,漸漸地在北京站穩了腳跟。當楊一清致仕後,謝遷不肯做首輔的情況下,張璁順利地做到了夢寐以求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