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仆雙手扶著房門,緩緩站起身子,嘴裏發出一聲悠長而低沉的歎息,說道:“老爺,那可是您自己的兒子,出了事難道不去管管嗎?”
“緣盡至此,世間之事與我無關。”
房間的木門開了,裏麵黑魆魆的,沒有燈光,隻見一個瘦如幹柴滿頭白發的老頭子慢慢地朝著老仆走了過來。
他的那雙眼睛已經深深地陷了進去,整個頭就像裹上一層皮的骷髏。
老仆見狀心裏不由得一驚,嚇得連忙退後數步,哽咽著口水說道:“老爺……您還好吧?”
老頭子臉上露出一個看起來十分詭異的微笑,說道:“好得不能再好,你看看我這副身軀,輕如鴻毛,隻要一躍便可出十裏。”
“唉!”老仆歎息道,“您一進去就是三年,不吃不喝,這哪是人的身子能熬下來的呀?”
“人?”老頭子不屑的笑著,“人多麼弱小,我再也不願做人,整日在別人麵前卑躬屈膝來換取一時的飽飯,你不覺得很可笑嗎?”
老仆語頓,回想起三年前那個夏天,一行人遠行至西蜀成都,在成都外的廟宇拜佛。
因為是旱災年,所以寺廟內外的災民數不勝數,十幾個不知來曆的黑衣蒙麵人每天拉著十幾車糧食來到寺廟外,分發給災民。
當時老仆也沒多想,就以為是附近一些劫富濟貧的俠義山賊,可一連兩個月,黑衣蒙麵人每天十幾車糧食,從不間斷,寺廟的名氣因此轟動一時,四處的災民紛紛湧向此地。
問廟宇內供奉的何人,卻無一人知曉,隻聽聞一個傳說:
當年晉滅西蜀,成都大亂,一孤女流浪至此,被寺內的和尚收留了下來,可當時恰逢大旱,寺內的糧食本就不多,而且還要捐贈給災民,孤女便每天隻吃一粒米。
但就算這樣,寺廟內的糧食很快便吃完了,和尚們隻好上街乞討,寺廟內便空了大半個月。
孤女也神秘的失蹤了,和尚都以為是餓死在荒野之中,便將就著乞討來的錢財做了一場簡單至極的法事。
可就在法事當天,天空之中一陣祥雲飄來,孤女腳踏彩雲手裏拿著一個玉瓶,用柳枝輕輕引出瓶內的清水,頓時雷聲大作,烏雲翻騰,一場大雨解了旱災。
隨後和尚們瞧見孤女化作一片彩色羽毛,飄向了天空之中,便認定是孤女羽化升仙,砸碎了佛像,正想立孤女像供奉時,卻無一人能記起孤女的相貌,如此和尚們隻好用巨石雕了一片羽毛,寺廟的名字也因此改為了羽神廟。
不過終究不是正統,除了當地的人,外人幾乎不會去祭拜,和尚們很快便落魄得隻有乞討為生。
但是寺內的和尚都親眼目睹過此事,不願棄了寺廟,這一乞討便是六十年。
六十年後還活著的和尚隻有三人,他們依然守著寺廟,第二年恰逢蝗災,莊家穀粒未收,可每天卻有人給三個老和尚送衣送食。
老和尚自以為是孤女顯靈,便引來災民,希望孤女可以可憐這些災民,但災民來後卻無人送食,災民便以為是和尚撒謊,於是有幾人出手打傷了老和尚。
老和尚與災民因此不歡而散,此後老和尚們擔心他們死後無人照料寺廟,便撿了幾個孤兒,喂養在寺廟。
過幾日又有人送來了糧食,並且還送來了一紙書信,上麵寫道“天若有情天應死,人不知恩不相送。”
這場大旱災害死了無數人,唯獨羽神寺的和尚們吃飽喝足不亦樂乎,那三個老和尚去世之後,他們收養的七個小和尚繼續靠著乞討為生照料著寺廟。
其中一人天資聰慧,一天夜裏來到孤女所住過的房間,發現床下有一點亮光,便尋著亮光摸到了一片羽毛。
之後那個和尚就瘋了半個月,清醒時與之前判若兩人,改法號“悟善”,出門遠行,不知去了何處,在此之後羽神寺的和尚們便不用再乞討為生了,常有達官貴人前來拜訪,相送些金銀糧食……
話說回來,當初張勇的爹也就是老仆的主人聽聞此事之後,便私下裏偷偷跟著前來送糧的馬車,這一去就是七天,不知看見了什麼,回來時整個人衣衫襤褸,滿身是傷,手裏緊握著一卷竹簡,回家之後閉門不出,不食五穀,府中大小事務都交於張勇和老仆管理。
這一過去就是三年,看著麵前大變模樣的主子,老仆幾乎認不出是當初那個張勇的爹。
如果您覺得《天命星》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79/79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