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雙倍水泥(1 / 2)

唐繼銘的自殺是這場局中的微妙變化,以他的死,這場鬧劇或者說是騙局最終落下帷幕。那些幾年來一直沒有放棄能追回自己錢的企業主或者已經放棄做起小本生意,或者由政府出錢安撫,逐漸消停下來。這個時候國營企業的下崗危機也開始顯現,因為績效不好人員冗餘,工廠開始大量裁工。許多失去工作的家庭因此破產,失去經濟根源。不得不幹起拉三輪或者小飾品批發之類的生意,當初的受害者們腰背佝僂的混在這群失業者的隊伍裏,逐漸失去信心。

但對於某些人來說,唐繼銘的死就是世界末日。

至少唐允是那麼感受到的。

在一個八歲女孩的世界裏看不到失業和窘迫,更看不多是非計較。她隻知道自己唯一的親人死了,是自殺。既自私又無奈的把自己拋棄在這個世界上,浴缸裏的牆灰和鮮血混合著,悲傷的又落拓又難看。

比起自己的猜測來,這個結局反而最讓人垂頭喪氣。和心理學理論中的罪惡分散理論一樣,當犯罪者不是一個而是一個大群體,而且事情的原因又複雜的情況下,誰有罪的判定就會變得模糊。有時候即使是殺人之類的重罪,在量刑上也會變得曖昧不清。

就好比一個人捅了另一個人三十刀,那他的殺人罪無可避免。但是如果死者是被三十個人分別捅了一刀導致死亡,那麼這種集體暴力就會走向無法預知的方向。也許三十人都有罪,也許三十個人都會無罪釋放。2010年美國緬因他州的一個女高中生受到三個男人不同程度的綁架、暴力以及**,上報法院的時候因為責任分散,最後竟然一時無法判斷主要責任。再加上女孩屬於自殺,三個人中的兩人被無罪釋放。

現在唐允的心情就像那個法官。

就連孫莎莎也看出了有哪裏不對,一直緊張的看著她。李崇霄講述的故事太過真實,完全不像是故事的節奏。

吳治源啊啊著,臉上縱橫的不知道是淚水還是口水。現在他已經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了,因為癡迷麻將,他的妻子早在99年就和他離婚了。後來收購風波過去以後邵氏艱難地挺回正軌,他們三個人幾乎是拚盡全力。而後市場經濟浪潮打進來,他們三個都被迫離職了。

接到通知的時候李崇霄的心裏甚至是帶點慶幸的,他覺得自己是在為當初的行為贖罪。即使當時他隻是從犯,但是被驅逐的下場還是符合他心中“罪有應得”的定義的。他也沒有再到其他公司工作,拿了一點遣散金後就到了自己老家所在的縣城開了一家飯店。而吳治源自己在市內開了一家小公司,馮剛年紀最大,當時他的兒子結婚,本來就有了退休的意思。後來去了親戚廠裏做會計,三個人一齊淡出了商業圈,並且把這個秘密齊齊保守住,沒有對任何人說。

其實是他們自己不敢說,這種相當於直接逼迫別人家破人亡的行為簡直就是犯罪,即使在沒人的深夜裏,羞愧還是會陣陣湧上心頭。

——補償唐繼銘的事情也不是沒人想過,因為唐繼銘早年離婚,聽說他有個女兒。雖然不能把當初的錢還出來,但是資助她上學大概不成問題。但是還沒等行動付諸實施,他們就聽說那個女孩兒已經進了孤兒院,被外市的人家收養了。於是最後一點愧疚心煙消雲散,幾人各自安心的過起了自己的生活。

事與願違的是這三個人也都並沒有過上自己“想要”地生活。李崇霄在縣城沒有受到多少波及,隻是飯店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後來又盤下更偏僻一些的地方作為店麵,經營日用百貨。而吳治源的公司開張數年內相繼遇上了經濟危機、政策改革以及又一次商業詐騙,幾乎被敲掉了自己的所有積蓄。2007年準備東山再起的吳治源查出漸凍症,這種聽起來隻有電視裏才出現的病發生在自己身上,吳治源當時的心情想必是非常震驚,以及....恐懼。

就好像當初的報應落到自己頭上,又或者是命運隔了數年來審判他。吳治源回家後就安排其自己的養老事宜,即使他連五十歲還不到。因為和前妻離婚又沒有兒子,贍養幾乎癱瘓一樣的吳治源的責任就落到了他的兩個侄子頭上。開始時侄子們還喜不自勝,因為吳治源在家鄉是很有賺錢名聲的,也就意味著他們承擔贍養義務可以分到很大部分的遺產。初開始時兩個兄弟甚至還爭著讓他到自己家養老,可當他們發現吳治源隻有存折裏那一點可憐的存款和現金時,不由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