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超(1880—不詳),字潔忱,遼寧省新賓縣鄧家堡人。濱江鎮守使、護路軍哈綏司令,
後淪為漢奸。
丁超1911年5月畢業於日本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步兵科,回國後曆任教練官、副官、副
官長等職。1920年晉升陸軍少將,任黑龍江海滿警備司令、東省鐵路護路軍哈滿司令等職。
1927年晉升陸軍中將,任濱江鎮守使兼18旅旅長,護路軍哈綏司令等職。1929年中東路事件
爆發,丁超被委為吉林軍前敵總指揮、東北邊防軍東路前敵總指揮等職,協同海軍司令沈鴻
烈、依蘭鎮守使李杜等部在三江口、富錦、同江等地抵禦蘇軍。
1931年“九·一八”事變當時,丁超正任濱江鎮守使兼第二十八旅旅長(原番號第十八
旅)、護路軍哈綏司令。時吉林省軍署參謀長熙洽開城納敵,通令吉林省署轄下的各鎮守使
署、縣署一律對日合作。丁超雖不以為然,但也無意抗日,暗中派親信聯絡關東軍司令官本
莊繁,有意在哈獨樹一幟,不受熙洽節製。為拉攏在哈軍政官員,熙洽派親信到哈爾濱活動。
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張景惠表示了對日合作之意,但其並無實力。與張景惠相比,丁超也屬
老資格,又身兼3職,頗有實力,因此,駐哈各部隊官員多以丁超馬首是瞻。但丁超卻因政
局動蕩,顧慮很重,無意過問哈爾濱防務及地方治安事宜,使哈爾濱形成“三不管”地區,
人心惶恐,謠言蜂起,形勢非常嚴峻。
熙洽自持有日本人撐腰,派於琛率5個旅偽軍向哈爾濱進逼,哈爾濱形勢十分危急。
在危急關頭,依蘭鎮守使李杜、吉林省軍署衛隊團長馮占海分別率部進入哈埠郊區,丁超遂
加入李、馮抗日行列,率部投入第一次哈爾濱保衛戰。1932年1月31日,在哈抗日派將領召
開會議,決定成立“吉林自衛軍總司令部”,公推李杜為總司令,另推舉丁超為中東路護路
軍司令。會後,丁超與李杜聯名發出通電,強烈譴責日軍的侵略行徑,抨擊熙洽等一夥漢奸
的賣國之舉,表示了抗日守土決心,丁超的聲望頓起,在當時國內外均有相當影響。
2月初,日軍第二師團在偽軍配合下向哈爾濱進犯,第二次哈爾濱保衛戰打響。丁超指
揮所部在顧鄉屯一線抵禦敵軍,終因敵人火力凶猛,陣地陷落,丁超倉惶躲進張景惠公館,
欲同張景惠一同撤往安全地帶。不料,張景惠明確表示了對日合作的態度,丁超隻好率領少
許衛隊撤離哈市,在哈東一線招集潰兵,以圖再舉。
哈爾濱及哈東淪陷後,在李杜等人的經營下,下江地區軍民抗日的熱情不減,丁超也未
萌生異念,期間曾協同李杜組織3路大軍反攻哈爾濱,並取得相當戰績。5月17日,日軍從水
路突襲依蘭,自衛軍大本營失守,李杜撤往梨樹鎮,重整兵馬堅持抗敵。丁超卻同李杜分道
揚鑣,徑自率衛隊撤往寶清,暗中派人同日偽勸降代表接洽。1932年末,日偽軍大舉進犯下
江和哈綏路沿線,自衛軍不支,相繼潰散,李杜率殘部渡江入蘇境。丁超卻在寶清接受了日
偽的勸降條件,放下武器,背叛了抗日事業。
丁超降敵後,日偽對他並不信任,給他一個總務廳囑托(相當於顧問)的閑差,直到1938
年8月,才委任他為偽通化省省長,次年8月又調任偽安東省省長。兩任省長屆滿,又削其實
職,調任偽參議府參議,直至偽滿洲國垮台。
解放後,丁超作為漢奸受審,50年代初病死在撫順戰犯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