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英雄何柱國(1 / 1)

何柱國(1897-1985),別號鑄戈,國民黨陸軍上將,東北軍重要

將領。1897年農曆十月二十八日出生,廣西容縣楊梅鎮成美村人。留學

日本士官學校。曆任國民黨五十七軍軍長、第一騎兵軍軍長,抗日戰爭

時期任西安行營副主任、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第十戰區副司令長官等

職。

何柱國父親名繼福。何繼福靠販賣馬匹使家業興旺,娶有二妻,生

育子女12人。何柱國為後母劉氏所生,最小。他幼時父親去世。7歲入

何公祠啟蒙,3年後讀完《四書》,許多篇章能背誦如流,深科塾師賞

識,預言必成大器。10歲時母親病故,他成為孤兒。

何柱國早年就讀於黃埔陸軍小學第五期,湖北陸軍第二預備學校。

1917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畢業後留學日本軍士官學校經十

一期騎兵科。

1919年回國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騎兵戰術教官。1921年秋,任

少校騎兵隊隊長。1922年任東北講武堂戰術教官兼騎兵科主任。1923年

任騎兵第三隊中校隊長。1924年9月,任奉軍第一、三聯軍司令部作戰

科主任參謀,參加直奉戰爭。後又任奉軍津榆駐軍司令部上校參謀兼作

戰科長。同年秋任蘇皖魯剿匪總司令部作戰科科長,旋又調任安徽督辦

公署主任參謀。是年冬任東弱陸軍第一二七團團長,參與新民之役,因

作戰有功,獲勇字金章。隨後改任第四十五團團長。1926年因功獲三等

文虎獎章。1927年春代理第四十五旅旅長。4月任第三十七旅少將旅長

兼開封警備司令。5月北京政府晉升何柱國為少將。參加臨潁之役,6月

任暫編第二十三師師長。10月,獲二等大綬寶光嘉禾章。1928年5月晉

升中將師長。1928年11月東北軍縮編,何任東北陸軍第三旅中將旅長。

東北易幟後,1931年1月任陸軍步兵獨立第九旅中將旅長。1931年7月

,率部在山海關參加抗日。1932年7月任林榆警備司令。1933年1月16日

任第五十七軍軍長,參加長城抗戰。同年12月28日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

會委員。1934年率部去湖北“圍剿”中國工農紅軍。8月任廬山軍官訓

練團第二期第二營營長。1935年4月6日任中將。同年8月任騎兵軍軍長

。9月去陝北“圍剿”中國工農紅軍。西安事變爆發後,他支持張學良

。擁護中國共產黨於關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正確主張。

1937年4月28日任軍事委員會長西安行營副主任,後兼豫皖蘇三省駐軍

整理委員會委員。8月31日任騎兵第二軍軍長,會同八路軍協同華北抗

日。1940年任豫皖蘇邊遊擊副總指揮。後又任第二軍團軍團長。同年5

月,可柱獲三等雲麾勳章。1941年5月6日任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1943

年10月,何柱國獲三等寶鼎勳章。1945年1月5日任第十戰區副司令長官

兼臨泉指揮所主任。5月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1945

年10月,何柱國獲勝利勳章,抗日戰爭期間,在晉西北、陝甘寧、豫東

、皖北等地與賀龍、彭雪楓等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密切配合,協同作

戰,有力地打擊了日寇。兩次訪問延安,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

領導的熱情歡迎接待。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東北行轅參謀長,因雙目突然失明未能就職。1948

年5月明令退為預備役。此後長期在杭州養病。1949年他拒絕去台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他致電毛澤樂、周恩來表示祝賀。中華人民共和

國成立後,曾先後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五、六屆政協全國委

員會常務委員,民革中央委員、常務委員等職。1985年9月3日病逝於北

京。9月15日,全國政協在北京舉行何柱國同誌遺體告別儀式。

何柱國將軍的眼睛是在一次宴會上喝了毒酒造成的失明,下毒的人正是

一直對雜牌軍不滿的將委員長,可見熬到抗戰勝利的早期抗日部隊有多

麼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