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充滿試煉,大致不是常人可忍;人雖不知我的苦艱,我卻知道自己堅韌;我想我是丟棄自己,但我不忘自己經曆。
-------------------------------------------------------------------------------------------------------------------------------------------------------------------------
276、
縣城的西北角還殘留著一段直角舊城牆。這段舊城牆南北一百多米長,東西也是那麼長,有四層樓那麼高,頂寬能行駛一輛大卡車。它全是用土夯起來的。同學們那時常去城牆頂上跑。郭蘭平的爺爺年輕時到過縣城,見過古老的、完整的城牆。他說:“壘起臥牛城,掏空勁鬆山。”他還說:“長城頂上能並排行駛三輛大卡車。”總之,這個城牆越傳越神。
同學們那時還在這段直角城牆內打過靶,也是郭蘭平有生以來唯一的一次摸真槍和打槍。這段城牆內的南邊東西著建有十多個靶台,每個靶台四四方方的,就像個雙人床似的,前邊放槍的地方高一些,槍口對著北邊那段城牆。
記得那天打靶時,規定每人打三發子彈,有郭蘭平和陸之昂分發。之後便開始了,一組一組的進行,每個靶台上放一杆槍,打靶的人按要求趴在地上,把槍放在前邊高一些的土堾上,肩膀緊緊的頂住槍托。因為子彈出膛時,槍托向後有一個很大的慣性。每組十多人同時做好射擊準備,並進行實彈練習,一時間槍聲大作,好像打仗一樣。打一發裝一次子彈。
郭蘭平站在最東邊的靶台邊,從東往西數第三個靶台上射擊的是他們的老師,她叫戴雪麗,剛大學畢業,年輕漂亮。隻見她趴在地上,認真的做著每個動作,子彈出膛時,槍托向後的慣性推的她全身震動。當時郭蘭平想:她穿的那麼幹淨,趴在靶台上也不怕把衣服弄髒嗎!
每人三發,剩下二十來發,郭蘭平和陸之昂分在最後一組,他倆把剩餘的子彈全打了,說實話,還想打哩。城牆上的土真是太硬了,打靶結束後,同學們跑到北邊的城牆根去看彈坑,沒想到隻看到一片片的白點,連個小坑都沒有。毛主席寫過:“彈洞前村壁”的詞句,然而這裏卻沒有,怪不得當年臥牛城難解放。遺憾的是這段舊城牆隻保留了三年多便消失了。慶幸的是郭蘭平曾見過這個古建築的一角。
一段殘破的土城牆就這麼堅硬,不懼風雨和槍炮,那麼裏外再用大石頭壘起一丈厚,又該是怎樣的堅固啊!這不僅使郭蘭平想起秦始皇修築的萬裏長城。臥牛城是座古城,具有兩千多年的曆史。據史料記載:縣城原有城垣,始為土壁。明萬曆年間,營建石城,高三丈,底寬三丈,頂寬兩丈,圍一千零二十四丈。這是多麼宏偉的古建築啊!這裏麵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多少智慧和辛勞!要是能夠完整的保留到現在該有多好啊!周末或閑著的時候,登上雄偉的城頂,或極目遠眺,或悠閑漫步,或騎車繞行,那該是怎樣的一種享受啊!想到這裏郭蘭平不禁黯然神傷,因為那以是不可能了。
這段城牆的最南端有一座嶄新的小院,明窗淨幾,充滿活力,那就是縣體委。體委北邊是一個陡峭的土坡,同學們就是沿著這個坡登上城牆頂的,這也是登城牆頂的唯一道路。體委東邊是個小籃球場。記得球樁、籃板和籃筐都是新的。場地不大,但平坦新穎,看上去非常舒服。當時,同學們常到這裏來玩,可能是因為他們班的同學王小二常來這裏的緣故。
王小二的父親是縣體委主任,他把縣的體育事業搞的生機勃勃,有聲有色,史無前例。是最有為的體委主任。王小二當時的個頭和郭蘭平差不多,但腦袋比較大,人送綽號憨大頭。他英俊瀟灑,充滿自信,談吐幽默,富於智慧,二目炯炯有神,眉宇間有股英雄之氣。王小二和龐中華一樣,從不小看農村來的窮弟兄,為人義氣,親和力極強,具有迷人的人格魅力。在他的周圍常常聚著好多人,同學們大都喜歡與他在一起玩。另外,王小二膽大過人,是唯一敢和成街的小地皮、小流氓打架的人。
在二中上學的學生大多是城街的人,這些人認體育班的同學們認的相當準,誰要敢惹他們,誰就別出門。因此,同學們都不敢惹他們。
有一次,郭蘭平和隊友王桂英到二中玩,剛到那兒時間不長,在二中的操場上,有三個城街的學生朝他們走來。走近身以後,其中有個黑大個子,左手一下子抓住王桂英胸前的衣服,右手攥著拳頭,滿臉殺氣,嚇得王桂英麵色蒼白,驚恐的望著那個人。然而,王桂英畢竟也是城邊的人,於是就壯著膽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