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漢人逃往建州促進了建州經濟和軍事力量的發展和人口素質的提高,這也是建州女真能夠迅速發展壯大,超過海西女真的重要原因。
明朝嚴令禁止漢人逃往女真人地區,要求女真人將逃亡的漢人遣回,朝鮮史書記載,努爾哈赤曾經多次“刷還人口於撫順”。
但是隨著六堡人口的增多,逃逸人口也不斷增加,很難進行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麵,努爾哈赤翅膀變硬以後,不如原先聽話,能否繼續“刷還人口”,很難保證,唯一的辦法,就是將六堡的漢人遷回。
放棄六堡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李成梁擔心女真對六堡發起進攻,六堡軍事力量弱小,主要功能是生活區,很容易招致攻擊,一旦被攻擊肯定會造成巨大損失,而李成梁將會因此獲罪,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後來的事實證明,像撫順、清河、開原、鐵嶺這些比較大的城市都被努爾哈赤輕易拿下,六堡更是不在話下。
總之,六堡的存在,隻能促進女真尤其是建州女真的發展,而對我方則是一個定時炸彈。因此李成梁才會采取強製手段,不惜殺人,也要放棄六堡。這也說明了李成梁雖然對努爾哈赤的崛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他並沒有完全放棄自己的職責。
李成梁放棄六堡,標誌著努爾哈赤己經強大到難以控製,對明朝形成了威脅,而李成梁對努爾哈赤的態度也從扶持利用轉變為防範,對於努爾哈赤來講,李成梁也漸漸從靠山變成了絆腳石,許多事情,還要顧忌李成梁的觀感。
努爾哈赤的崛起除了與李成梁的縱容和支持有關以外,也與明朝統治集團內部的黨爭有直接關係。
萬曆二十九年,李成梁第二次任職遼東的時候,黨爭己經日趨激烈,李成梁對於廟堂之爭不感興趣,他隻想做他的東北王。朝臣對李成梁也不感興趣,因為他地處偏遠,是地方官,遠離權力中心。李成梁和他所負責的遼東問題都被邊緣化。這為李成梁實行“綏靖”政策提供了條件,而努爾哈赤正是利用這段時間悶聲發大財,逐漸坐大。
萬曆三十六年,明政府再次罷免李成梁,並對後金實行經濟封鎖,停止了朝貢,第二年又關閉了市場。
這麼做雖然起到了遏製努爾哈赤的作用,但也為努爾哈赤搬掉了李成梁這個絆腳石,使他不再投鼠忌器,擴張的腳步邁得更快。
此後幾年,努爾哈赤吞並烏拉、攻打葉赫、歸服東海女真,定八旗製,建都赫圖阿拉,基本上完成了對的女真統一。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李成梁死後幾個月,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大金”政權,建元“天命”。
他還是很給李成梁麵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