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李成梁己經解職,但是努爾哈赤和李家仍然保持密切聯係。
萬曆二十年抗倭援朝戰爭爆發後,李成梁的長子李如鬆率軍赴朝作戰。努爾哈赤申請派兵跟隨李如鬆入朝,明廷沒有批準。
努爾哈赤為什麼要申請赴朝作戰,是誰出的主意,朝廷為什麼不批準,不得而知,但是這件事情充分顯示了努爾哈赤與李家不同尋常的關係。
此外,努爾哈赤的侄女嫁給了李成梁二子李如柏為妾,並生有一子,努爾哈赤與李家好上加親。
萬曆二十五年冬,李如鬆從朝鮮戰場得勝歸來,接替董一元任遼東總兵,海西四部一看努爾哈赤的靠山回來了,急忙見風使舵,一同派出使者到費阿拉向努爾哈赤謝罪,他們的使者對努爾哈赤說:“以前是我們不對,以至兵敗損名,從今以後,我們要和好如初,互相結親。”
第二年四月,蒙古土蠻寇犯遼東,李如鬆率輕騎遠出搗巢,中伏戰死,其弟李如梅接任遼東總兵。也許是受到李如鬆戰死的影響,李如梅變得明哲保身,很少出戰,不久因“擁兵畏敵”之罪被撤。
萬曆二十九年,李成梁老樹開花,以七十五歲高齡,再次出任遼東總兵,在遼東又鎮守了八年。
努爾哈赤利用這一段時間取得了對海西女真的絕對優勢,滅哈達、輝發、蠶食烏拉,兼並女真的野心逐漸暴露。
萬曆三十四年,李成梁放棄六堡,把居民遷到內地,部分居民不肯離去,李成梁派兵驅趕,殺死不從令者,李成梁卻以招複逃人為名向朝廷報功,增秩受賞。
對於放棄六堡這件事,大多數人持否定態度,認為這是李成梁自毀長城,將八百裏國土拱手讓於努爾哈赤,是賣國行為。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李成梁此舉也是為了遏製努爾哈赤。
明朝遏製女真的手段主要有二:一是經濟手段;二是軍事手段。
李成梁與努爾哈赤的特殊關係,不可能撕破臉皮大打出手,隻有采取經濟手段。
六堡作為明朝與女真的結合部,是漢人與女真人聯係的橋頭堡,明朝先進的生產力和先進文化通過六堡傳到建州女真地區,客觀上促進了建州女真的發展壯大。
這種促進不僅體現在經濟文化上,也體現在人口素質上。六堡地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己經達到六萬戶,人口在二十萬以上。建州人口稀少,一旦打仗就沒有人從事生產,極其需要人員來發展生產,擴充隊伍,因此人口對建州來說是很寶貴的財富,隨著努爾哈赤占領的地盤越來越大,這種需求也不斷增長。
建州女真地廣人稀,物產豐富,吸引了不少漢族人逃往建州,建州女真人漢化程度較高,與漢人隔閡很小,對於來自天朝上國的漢人,並不排拆,努爾哈赤更是從小與漢人打交道,能識漢字,說漢語,常與漢人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