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開鐵悲歌(1 / 1)

薩爾滸之戰的敗報傳到北京,舉國震動。

此時萬曆己經病入膏肓,來日無多,但他似乎並不糊塗,他對薩爾滸之敗的原因洞若觀火,並沒有因此處分楊鎬,而是讓李如柏自殺來為戰敗承擔責任,楊鎬繼續留任原職,李如柏之弟李如楨接替李如柏任總兵,馬林降為主事仍守開原。

薩爾滸之戰的勝利刺激了努爾哈赤的進取心,他的誌向不再是打劫,而是拓展領土,擴充實力。

六月,努爾哈赤開始攻打開原。

開原處在女真人和蒙古人之間,是遼東北部的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後金兵在開原遇到了頑強的抵抗,戰事十分激烈。後金兵從北、西、南三麵攻城,馬林等率部奮起反擊,連續擊退後金的三次進攻,後金無可奈何。就在這時,潛伏在城內的奸細打開城門,後金兵奪門而入,城內頓時亂作一團。

攝道事鄭之範帶領家丁,從北門出逃,雖中箭受傷,但終算逃了出來。他可以逃離敵人,卻逃離不了死亡,鄭之範後來被捕,死於獄中。

馬林、於化龍、高貞、於守誌等將領以及城中士卒全部被殺。

由於在開原城遇到了頑強的抵抗,後金破城後進行了野蠻的大屠殺。據朝鮮史書記載,後金殺害了五六萬人,掠奪人口、牲畜、財物,五六日未盡。

開原城中的軍民,表現了可貴的民族氣節。城破之時,人們爭著上吊自殺,房屋內每一個橫梁上都掛著屍體,有的全家上吊,連五六歲的孩子也有自縊而死的。

鐵嶺與開原同為遼東北部重鎮,開原失陷一個月後,努爾哈赤率軍攻打鐵嶺。

鐵嶺是李成梁的老家,李氏宗族、祖墳都在鐵嶺。楊鎬任命李成梁的第三個兒子李如楨負責守衛鐵嶺。

楊鎬不久前在薩爾滸吃了李如柏的虧,他也知道李家與努爾哈赤的特殊關係,之所以還敢任用李家的人,並非記吃不記打,他主要是想利用李家與努爾哈赤的關係,阻止努爾哈赤攻打鐵嶺。他認為努爾哈赤不會撕破臉皮攻打李如楨,而李如楨雖與努爾哈赤交好,但即便不衛國,也不可能不保家。

然而事實再次超出楊鎬的想像。

李如楨跟本就不去鐵嶺,而是躲在沈陽,不僅不去,在努爾哈赤攻打鐵嶺之時,他擁兵不救。

與主帥李如楨相反,鐵嶺軍民和開原軍民一樣,浴血奮戰,保衛鐵嶺。

後金軍四麵圍攻鐵嶺,城內軍民團結一心,在遊擊喻成名、吳貢卿、史克泰等人的帶領下,用大炮轟,用石頭砸,給予來犯之敵沉重的打擊,後金兵死傷慘重。

戰鬥正酣之時,被努爾哈赤收買的奸細,參將丁碧開門迎敵,後金兵蜂擁而入,守將喻成名等力戰而亡,鐵嶺失陷。

和開原一樣,破城後努爾哈赤對頑強抵抗的鐵嶺軍民進行了報複性的屠殺。

李如楨等所率援軍,姍姍來遲,鐵嶺失陷之後,縱兵割下一部分後金死兵的首級回去冒功請賞。

等待他的並不是什麼好下場。

朝臣對李如楨的“不俗”表現交章參劾,李如楨遭到罷免的處分,不久被捕下獄,被判處死刑。崇禎四年,改死刑為充軍,李如楨撿回了一條命。

開原和鐵嶺的陷落,使後金打開了進入遼、沈的門戶,並且切斷了明朝和蒙古、葉赫的聯係。

八月,努爾哈赤攻滅了死對頭葉赫部,解除了後顧之憂,徹底完成了女真的統一。

作為遼東的最高統帥,楊鎬一敗戰敗。盡管有些事情他無能為力,但是按照一把手負總責的要求,他必須要負責。

以禦史楊鶴、熊廷弼為代表的一幫言官,緊咬他不放,不斷地彈劾他。

對於楊鎬來說,楊鶴這隻鶴更像是烏鴉,因為他帶來的不是延年益壽,而是死亡。

開原失陷不久,楊鎬被下獄論死,朝廷任命熊廷弼取而代之,出任遼東經略。

熊廷弼的下場並不比楊鎬強,他比楊鎬死得還早,被傳首九邊。

楊鶴後來幾經起落,在崇禎年間也親曆兵事,被派往陝西鎮壓剛剛興起的民變,後來由於戰績不佳,被發配充軍,死在戍所。

事實證明,說別人不行,遠比證明自己行要容易的多。與其把主要精力放在說別人不行上,不如自己努努力,幹出一番事業。

這樣的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