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1 / 2)

寧遠“大捷”後,明廷對有關人員進行了獎懲,作出了一係列的人事調整。

罷遼東經略高弟,代之以王之臣;罷山海關總兵楊麟,代之以前屯總兵趙率教。同時,提拔袁崇煥為遼東巡撫(正三品)。

新的一輪人事變動,帶來了新的一輪人事鬥爭。

後金剛撤兵,明軍內部就開始打起了內戰。

這場鬥爭的主角是袁崇煥和王之臣,焦點是大將滿桂。

滿桂,蒙古族,宣府(今張家口宣化)人。他從小練習騎射,武藝高強,勇武絕倫。當時軍中有一個規定,斬獲敵兵一顆首級,可以升一級,也可以不升級得到銀子。滿桂比較喜歡錢,因此每次都是要錢不要官。

別人打仗都是迫不得己,需要做動員,還需要軍紀驅使,滿桂不需要這些,他把打仗當成發財的機會,樂此不疲,在他看來,敵人的腦袋就是明晃晃的銀子。

滿桂體格魁偉,武藝高強,在亂軍之中取下士首級如囊中探物,上戰場就像下地收割莊稼,打仗的時候總是衝在最前麵,極其生猛,打完仗就拎首一堆腦袋回來,就像是剛撿的銀子。

滿桂雖然愛錢,但他掙的都是血汗錢,是冒著生命的危險掙來的,對他來講,資本的原始積累,的確是血淋淋的。

這與某些人靠不擇手段當上官然後再貪汙公款,拿灰色收入發財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如果不要錢,而是要官,以後他就可以很輕鬆地掙錢了。可他是一個十分憨直的人,不明白當時官場“有權就會有錢”的道理。

滿桂雖然錢掙了不少,但是官升的很慢,幹了許多年,殺敵如麻,卻還隻是一個守備,屬於兵頭將尾。

好在當時明軍形勢窘迫,極其需要人才,為金子發光創造了條件。因此,滿桂的崛起就像椰風一樣擋不住。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明軍在薩爾滸大敗後,軍中舉薦一批懂得用兵的青年將領,滿桂被推薦出來,名列第一,當時的薊遼總督王象乾將他由守備提升為石塘路遊擊、喜峰口參將,滿桂開始在軍中暫露頭角。

天啟二年(1622年),孫承宗出鎮遼東,按照一朝大臣一朝小臣的原理,也少不了辭舊迎新,建設自己的幹部隊伍。

一次偶然的機會,孫承宗見到了滿桂,史書對於兩人的見麵有一段精簡有力的描述: “(孫承宗)見滿桂,壯其貌,與談兵,大奇之”,他被滿桂的體格和軍事才能震憾了。

更讓他竊喜的是,滿桂這樣的人才居然還是政治處女,不屬於任何派係,也沒有任何人的“尿味”。因此他很快擢升滿桂為副總兵,總領中軍之事,將其納入自己的係統,引為親信。

天啟三年(1622年),孫承宗在寧遠築城,派滿桂前去駐守,與袁崇煥一起,一文一武,鎮守寧遠,因為在驅逐蒙古人和招逃屯墾方麵的出色工作,滿桂被擢升為都督僉事,加總兵官銜。

寧遠戰役中,滿桂立了戰功,與袁崇煥等人一並受賞,朝廷對滿桂格外加恩,先是升他為都督同知,實授總兵官,再次論功又提升為右都督,後來又升為左都督。

但後來他的日子卻一天比一天難過。

滿桂與趙率教、祖大壽、何可綱等武將不一樣,後者都是官場老油條,非常精明,懂得官場上的各種“潛規則”,對人情世故了然於胸,始終能夠做到政治正確,因此屁股總能坐到正確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