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攻打大淩河,除了要摧毀大淩河城,破壞明朝的防禦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招降祖大壽。
祖大壽何許人,能夠引起皇太極的興趣?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了解一下相關背景。
由於明朝中央政府對後金采取不承認、不接觸、不和談的“三不”政策,想把後金困死在塞外,堵死了後金和談的道路,從努爾哈赤時起,後金就把工作重點轉向明朝地方政府,同地方政府的當權派和實力派打交道,希望能夠達成地方層麵的諒解,並通過地方向中央政府傳話。
努爾哈赤是靠策反起家的,擅長從內部攻破明朝的堡壘,在策反明軍方麵技藝高超,獲益頗豐,前文己作剖析。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依舊十分重視腐蝕拉攏明軍中的高層人物。
在明軍中找到有共語言者,和則有談判對象,戰則可以充當內應,所以皇太極繼位後一直把策反明軍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下大力氣抓緊抓好。
遼東是明金雙方鬥爭的前沿陣地,遼東的軍政要員,是皇太極公關的重點對象。而遼東當局在戰不能勝的情況下,出於種種考慮,內心深處往往傾向議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袁崇煥督遼期間,很快與皇太極找到共同語言,雙方頻繁接觸,進行議和試探。
這也是己巳事變發生的背景和深層次的原因。
袁崇煥死後,皇太極失去了和談的對象,但他並沒有放棄這一戰略,他開始重新物色合適人選。
介紹了這些背景,我們再來回答前麵提出的問題,皇太極為什麼會看上祖大壽呢?因為祖大壽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政治合格,二是軍事過硬。
先說政治合格。
祖大壽是袁崇煥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幹將,在袁崇煥與後金的多次和談中,我們有理由相信,祖大壽是知情者,也是參與者。
己巳事變中,袁崇煥被捕入獄,祖大壽以官職蔭封擔保,想救出袁崇煥,事情不成,祖大壽擔心受到牽連,叛歸寧遠。
大敵當前,祖大壽置京城安危,國家興亡於不顧,私下將主力部隊帶走,摧毀山海關,狂奔回到寧遠,這決不僅僅是鬧情緒,而是不折不扣的叛變。
祖大壽是袁崇煥的人,曾經參與議和,事發後有造反的跡象。這種政治政治立場,在明軍中僅此一例,在皇太極看來,祖大壽根紅苗正,人才難得。
再說軍事過硬。
祖大壽不僅手握重兵,而且其家族勢力極其龐大。祖氏家族是遼西的名門望族,關東的重要軍事集團,祖氏八代為大明朝鎮守寧遠212年,亙古未有。
據說祖氏家族的遠祖為晉朝的鎮西將軍祖逖,也就是曆史典故“聞雞起舞”的主人公。祖氏家族在明初遷至遼陽。
從宣德五年(1430年)起,祖大壽的祖先就開始在寧遠軍中打拚,官職不斷升遷,最初其八世祖祖慶隻是一個百戶(正六品),後來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祖家的後代一個比一個爭氣,官也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