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眾兄弟和親人聚集呢? 首推紅白喜事。
可是劉興祚己經有了組織上安排的妻子,納妾用不著興動眾,明代也沒有開生日party的傳統,能做的隻有辦喪事了。
隻有辦喪事才能讓眾多親人聚集在一起,然後借助出殯的機會帶著他們逃跑。所以,劉興祚必須“死”,這是唯一的辦法。
帶不走的親人,隻能聽天由命了,為了回歸,犧牲是不可避免的,能做的隻是盡可能小地減少損失。
這個計劃的核心,就是“詐死”,具體步驟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老六劉興賢首先叛逃明朝。
第二步,老二劉興祚假裝引罪自殺,乘機逃往明朝,並留下遠葬紮木穀的“遺言”,給眾弟兄創造一個集體行動的機會。
第三步,其餘兄弟則借助給劉興祚出殯的機會帶著家眷逃往明朝。
然而要實施這一計劃,劉興祚必須遷出內城,這樣才能擺脫內城眾多女真人的監視,此外,劉興祚還必須擺脫其女真族妻子的監視。
為此,劉興祚上演了一出苦肉計。
一日,劉興祚突然上吊“自殺”,被他的妻子發現並解救。皇太極得知此事,派人了解情況,劉興祚乘機裝出一副快要崩潰的樣子,向來者哭訴自己作為一個漢族人,因為公事得罪了許多滿族權貴,這些人到處詆毀誣蔑自己將要叛逃明朝,以此打擊陷害他,所以才想不開要自殺。
為了防止劉興祚自殺,皇太極隻好同意讓劉興祚遷離女真權貴居住的內城,到城外故居休養一段時間。
為了擺脫女真族妻子的監控,劉興祚經常找茬和妻子吵架,最終與妻子分居,“遠居別莊”。
周邊環境改善之後,劉興祚開始放手實施他的大膽計劃。
幾個月後的一天,劉興賢成功逃往東江毛文龍處,消息傳來,後金舉國大嘩。所有人都認為,劉興祚的兄弟叛逃了,他很有可能也會叛逃,人們之前對他的懷疑不無道理。
劉興祚為千夫所指,“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似乎除了自殺,沒有別的辦法能證明自己的清白,消除人們對他的懷疑。
與此同時,劉興祚在人群中間散布“其弟逃走,其必被殺”的流言,為自己“自殺”造勢。
過了幾天,一個更令人震驚的消息傳來——劉興祚縱火自焚了。
一切都很符合邏輯,他有一千個理由自殺,沒有人懷疑這一消息的真實性。
皇太極派出大臣達海與庫爾纏前去驗屍體,二人在一片灰燼和瓦礫中看到了一個燒焦的屍體,屍體穿著劉興祚常穿的衣服,手指上戴的扳指,也是劉興祚本人的,於是二人確定死者就是劉興祚。
事實上,被火燒死的不過是一個到處流浪的瞎子,此時的劉興祚己經成功逃往東江。
劉興祚死後,留下了“遺言”,請求皇太極同意讓他死後安葬在邊遠的紮木穀。皇太極對於劉興祚之死深感惋惜,畢竟劉興祚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並為後金立下過汗馬功勞,死者為大,他沒有什麼理由不同意劉興祚的“遺願”。
人常說看出殯的不怕殯大,對於劉興祚一家來說,出殯的也不怕殯大。
劉氏兄弟必須把握出殯的機會逃往明朝,也是他們“三步走”的最後一步,這是他們回到祖國的最後機會。
借著出殯的機會,劉氏兄弟率家眷、部眾二百三十一人一去不複返,成功逃往東江,並受到了毛文龍等人的熱烈歡迎。
雖然劉興祚七兄弟成功回到故國,但是劉興祚等人的父母、子女以及眾多家眷因為後金的控製無法脫身,仍然作為人質留在後金,他們的處境是十分危險的。
劉興祚等人為了回歸故國,百折不撓,排除萬難,苦心設計,終於獲得了成功,他們不惜破家以殉國的偉大愛國精神,可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同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