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1 / 2)

嗣昌乘船將欲行,

忽聞岸上噩耗聲;

長江水深三千尺,

不及崇禎送我情。

崇禎十四年正月,張獻忠出川後,沿途燒驛舍,殺塘卒,中斷官軍東西消息交通,使在四川的楊嗣昌成了瞎子和聾子。

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楊嗣昌在四川多呆幾天,他可以有時間幹一件大事。

張獻忠想幹什麼大事?——拿下襄陽。

醉翁之意不在醉,在乎山水之間也,張獻忠之意也不在襄陽,而在於楊嗣昌。

楊嗣昌矛頭直指張獻忠,張獻忠對其恨之入骨,楊嗣昌想讓他死,他偏偏要讓楊嗣昌死。如何讓楊嗣昌死?辦法隻有一個——借刀殺人,刀在哪裏?在襄陽。

他要以失陷封藩之罪,置楊嗣昌於死地。

張獻忠讓羅汝才與湖廣官軍周旋,自己聲東擊西,親率輕騎一日一夜奔馳三百多裏,奔向襄陽。

襄陽城防堅固,要拿下襄陽,不能強攻,隻能智取。張獻忠在通往襄陽的路上截殺楊嗣昌的使者,取得了軍符,然後令一部分士兵穿著官軍的衣服,拿著繳獲來的楊嗣昌的軍符混入城內。

經過幾天的準備,二月四日夜,城裏的內應發起襲擊,殺人放火,城裏頓時雞飛狗跳,亂作一團,埋伏在城外的張獻忠乘亂攻下襄陽城。

年逾七旬的襄陽王朱翊銘被押到西門城樓上,嚇得混身發抖,連喊:“求千歲爺爺饒命!”

張獻忠諷刺道:“你是千歲,反倒叫我千歲,我不要你別的,隻借你頭用。”

朱翊銘想破財消災,說道:“宮中金銀寶玩,任千歲爺爺搬用。”

張獻忠冷冷地說:“你有什麼辦法不讓我搬呢?你要不借我頭,那楊嗣昌就不會死。”

他親自給朱翊銘斟滿一杯酒,說道:“我想殺楊嗣昌,可是楊嗣昌遠在四川,我想借你的項上人頭,使楊嗣昌以陷藩被殺,所以請你努力飲下這杯酒。”

說完命人將朱翊銘處斬,同時處死的還有襄陽王的兒子貴陽王朱常法、蘭陽王母徐氏、宮人李氏等四十三口。

民軍打開監獄,救出了瑪瑙山戰役中被俘的張獻忠妻妾和軍師潘獨鼇,並開倉賑濟饑民。

此前一個月,李自成在河南勢力大增,攻下洛陽城並殺死福王朱常洵,明朝一月之間連失兩個重要的封藩,兩位重要的皇室成員被殺,崇禎非常悲傷,哀歎道:“是天厭我家,而翦棄其子孫也。不然,賊何以至此!”

楊嗣昌原以為襄陽城濠堅固,防守嚴密,不足為憂。張獻忠從陸路出川時,還在夷陵,聽說襄陽失陷,襄王遇害,急忙從水路沿江而下,二月十八日趕到宜昌,得知洛陽早在一個月前己經陷落,福王被殺,原本重病在身的他,經此憂懼,一病不起,滴水不進。

三月一日,楊嗣昌死於沙市徐家花園,終年五十四歲。

楊嗣昌原本執意要置張獻忠於死地,然而經過崇禎十二年秋到崇禎十四年初這一年多的較量,結果恰恰相反,張獻忠笑到了最後,楊嗣昌鬧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