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1 / 2)

傅宗龍死後,崇禎於11月份任命陝西巡撫汪喬年為兵部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李自成二圍開封之時,崇禎令汪喬年火速出關與左良玉部夾剿民軍。

汪喬年知道敵我實力懸殊,出戰無異於以肉喂虎,但是為了從心理上支持開封,他仍打算出兵,十五年二月,汪喬年率賀人龍、鄭嘉棟、牛成虎三萬餘人進抵洛陽。

不久前,李自成二圍開封時,左良玉攻陷了民軍占踞的臨潁,屠殺了守城的民軍,李自成聞訊大怒,解開封之圍,掉頭攻擊左良玉,將左良玉部包圍在郾城。

為了解救左良玉,汪喬年決定采取圍魏救趙之術,突襲了李自成老營襄城。

汪喬年料定李自成必定還兵救援,這樣郾城之圍不戰可解,一旦郾城解圍,他可以和左良玉前後夾擊,打敗民軍。

汪喬年很迷信風水,為了破壞李自成的王氣,出關前派人挖了李自成的祖墳、父墳,並把遺骨報送朝廷邀功,李自成對其恨之入骨,聽說汪喬年率官軍攻下襄城,立即放棄郾城,親率主力趕回襄城,找汪喬年拚命。

汪喬年遣賀人龍、鄭嘉棟、牛成虎分三路禦敵,誰料三人一看敵人來勢洶洶,爭相逃遁,而左良玉在解圍之後,也沒有出城攻擊李自成後路,汪喬年被聯軍圍在襄城,孤立無援。

汪喬年被圍後,以必死的決心率千餘人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民軍猛烈攻城,汪喬年親自在城上督戰。火炮擊倒了汪喬年的帥旗,形勢非常危險,部下跪求汪喬年回避,汪喬年大怒,用腳踹他的頭,罵道:“你怕死,我不怕死” (以足蹴其首曰:“汝畏死,我不畏死也”)。

不久城破,汪喬年又親自進行巷戰,斬殺了三人,看到民軍不斷湧入,汪喬年知道大勢己去,他拔劍自刎未遂,被民軍俘獲。

被俘後汪喬年仍然不屈,破口大罵,李自成命人將他的舌頭割下,並將其淩遲處死(賊割其舌,磔殺之)。

襄城戰役中,民軍輕取官軍,並繳獲大量物質,收降了幾萬人馬,它標誌著民軍己經完全控製了戰場的主動權,大明這棵老樹,隨時有倒塌的可能。

襄城戰役結束後,民軍繼續在河南各州縣流動掠食,四月中旬,李、羅聯軍與河南當地的民軍袁時中部會合,聲威更大。

由於民軍人馬眾多,糧食需求很大,小州小縣也沒有多少糧食,於是民軍再次將開封作為目標,五月初,民軍開始第三次圍攻開封。

鑒於前兩次失利的教訓,民軍改變了策略,打算進行長期圍困,迫使守軍投降。

巡撫高名衡、總兵陳永福及推官黃澎等組織城內官兵“謹閉城門,嚴加防守”,同時還發動群眾,成立“義勇大社”等組織,參加到開封城的守衛工作。

五月中旬,督師丁啟睿、保定總督楊文嶽和總兵左良玉領兵來救援開封,民軍前往迎戰,雙方在朱仙鎮展開戰鬥。

戰鬥中,左良玉部率先逃跑,丁啟睿借口追左良玉,逃往光州、固始,狼狽逃竄的途中還把督師印信丟失。楊文嶽隨後也逃往歸德。

民軍大獲全勝,俘獲大量的戰略物資後又重回開封城下,恢複了對開封城的包圍。

崇禎獲悉援軍大敗,憤恨不己,把督師丁啟睿投入監獄,同時將前任戶部尚書侯恂從監獄中放出,任命他為兵部侍郎,總督保定、山東、河北軍務,率山西兵進援開封。

崇禎提拔任用侯恂,是想利用侯恂和左良玉的老關係,調動左良玉進兵,但是侯恂並不想進兵,雖然剛從監獄出來,但他很快看清了形勢。

侯恂指出敵我力量對比的懸殊,官軍畏敵不戰的情況,提出從現實出發不如放棄河南,因為河南己成為靡破之區,無堅可守,從藩王立場上看應該救援,但從社稷出發不如放棄,令有關方麵憑堅城固守,斷其奔逸之路,從而將民軍困死在赤地千裏的中原。